[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施家浜社区:用好议事协商“金钥匙”,破解居民买菜难题!

时间:2024-05-24 09:53|来源:苏州工业园区融媒体中心|浏览量:273

施家浜社区管辖的亭苑B区是一个动迁小区,动迁居民于2009年回迁至此,因小区地理位置优越,地铁三号线、五号线设有站点,通多路公交车,吸引着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租住于此,实际居住人口达9000人,加上小区对面的亭苑A区,两个小区加起来居住人口近2万。


在小区回迁之初,考虑到居民生活便利,两个小区中央设有约4000平米的综合性生活配套——亭苑菜场,内有生鲜菜品、水果店、小吃店等商业业态。但亭苑菜场因年久失修、内部布局不合理等原因,于2021年5月正式关闭改造,后来却由于各种原因,改造时间一再延期,至今仍未完工。

社区发展咨询员、居民代表参加“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时每次都会提到菜场的问题,召开党员大会以及网格员在日常走访时,居民反映最多的也是买菜太不方便了。为此,社区党总支把解决居民“买菜难”问题作为为民办实事的重要问题之一。

社区党总支通过党建引领,发挥带头作用,努力实现在亭苑菜场改造期间及以后,为居民提供新鲜、优质并且价格合理的食材,让居民在自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菜。

为确保项目的实施能够充分贴近居民的实际需要,提升居民满意度,有效实现社区发展和居民福祉提升,社区党总支开始实施方案推进“五步走”。

党群带头,走访调研。社区党总支组成调研小组,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网格员、红色管家志愿者、海棠先锋等,线上通过社区微信公众号、居民群、志愿者群等共收集到问卷调查表200余份;线下通过上门走访、板凳会、居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等共收集到意见建议300余条。社区党总支在综合分析后初步形成搭建便民买菜站点的设想,来缓解、解决社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


社区牵头,多方洽谈。随后,社区党总支便将想法付诸于行动,开始与现有的热门买菜平台,如食行生鲜、叮咚买菜、极致鲜等开展座谈交流。通过各方的深入洽谈,社区党总支在综合考量售卖地点、配送方式、菜品种类及菜品价格等基础上,提出了便民菜车“最优”项目方案。


圆桌表决,议事协商。2023年11月14日,社区居委会、物业代表、居民代表和议事协商代表召开“圆桌会议”,结合居民群众意见建议,研究便民菜车项目可行性。会上,居民围绕菜品售卖方式、菜品卫生标准、菜价以及环境噪音等方面展开了讨论。协商议事会让居民的需求被听到、想法被认可、行动被看到,真正做到了居民自主决定小区事务,实现了“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推动合作,项目落地。根据居民协商议事的结果,社区与物业、供应商同步沟通,2023年12月15日,“鹿油油”便民菜车正式开进了小区,每日提供菜品60多种,涵盖猪肉、水产、蔬菜、豆制品、水果等,满足居民日常菜品需求。另外,对于没有的菜品,居民可在群里提前订购,第二天领取。菜品平均价格也比周边下浮10%~20%。


长效管理,反馈机制。为确保了解到不同需求的居民对便民菜车的反馈情况,社区党组织设立了多渠道的反馈方式,如线上沟通群,让居民可以随时随地提交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设置了线下的满意度调查表,充分了解居民的反馈情况。同时,还通过党员大会及居民小组长会议,面对面地倾听党员和居民的反馈建议。

“现在下楼就能买到菜,真是特别方便!”施家浜社区把柔性服务覆盖到“精网微格”,切实让居民享受到了实在的便利。


“便民菜车”项目成效显著,优先为小区居民提供公益性岗位,解决了2名本地失业居民就业问题;在节假日期间,提供搭配丰富的“生鲜惠民套餐”,满足居民群众多样化需求。社区党总支发挥“铁脚板”优势,号召党群专员、楼道长、居民志愿者等参与爱心接力,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提供“免费爱心菜礼包”送菜上门;与极致鲜公司结成党建联盟单位,形成合力,在重阳节、春节等节日期间一同慰问社区困难群体;模式可推广可复制,并已辐射到周边社区,如新镇社区、戈巷社区、亭南社区、阳澄湖社区等,也落地了便民菜车,让更多居民得到便利;众多媒体对便民菜车进行了报道,如学习强国、苏州先锋、红色管家、唯亭发布等,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便民菜车的成功,让社区党总支意识到精准了解居民需求,靶向设定解决方案的重要性,并提炼总结了社区工作方法——居民需求导向“五步法”,一是了解居民需求;二是制定服务计划;三是参与议事协商;四是加强资源整合;五是建立反馈机制。通过居民需求导向“五步法”,让居民的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社区的发展得到有力推动,居民的福祉得到持续提升。

施家浜社区党总支始终牢记为民初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群众事,真正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把为民办实事的“大责任”扛在肩上,为群众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4年5月13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
站长统计

您即将离开本站!

您将要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