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生态环境保护,从来不是单向的理念灌输,而是一场全民参与的绿色共创。在园区,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行业、不同党派,而在生态环保领域,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美丽中国”行动者。走进“美丽园区我来说”,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故事。
空调冷凝水“变废为宝”,引入“鱼菜共生系统”,用于补充夏季高温蒸发的水量,同时为鱼池降温、增氧、平衡PH值,一举解决高温导致的水质不稳定和鱼类“中暑”问题。这一科技与环保深度融合的创新项目,赢得了第三届江苏省中学生水科技发明一等奖。而获奖者,正是苏州工业园区金鸡湖学校九年级学生张洋溢,而他也是该校生态教育的受益者和创新实践者。
在融合教育大背景下,金鸡湖学校创新系列课程,开展跨学科生态学习。其中,《保护水韵江南》引导学生通过望闻问切检测水质,鼓励学生结合物理、化学、生物工程设计、美术等学科知识动手动脑,大胆创新。《绿园筑梦》以巧手培绿园为主体,项目化推进“梦想改造”,将荒草丛生地变成校园的生态名片。《红葑绿野》依托阳澄湖农耕基地,将科学、劳动、生态教育融为一体,引导学生用眼观察世界,用手抚触大地,用心感受自然。
项目化的跨学科生态课程,让学生们研与学深度相融,学会敬畏生命、感恩自然,更体验到责任担当。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志愿行动,参与蝴蝶监测,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数据支持;开展植树护绿,从“我”做起守护绿色家园……一项项活动,让环保不再是口号,而是真实的行动;一次次身体力行,更让学生们创意迸发、“创”劲十足。张洋溢在第三届江苏省中学生水科技发明比赛中创新创意,正是学校从“发现”到“行动”的生态教育实践的生动缩影。
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与传承。生态环境保护更需要提升意识、代代接力。金鸡湖学校德育处教师王惠敏表示:“聚焦生态文明教育,学校将依托跨学科创新育人,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程、活动和日常,持续开展探索实践,让学生学用相长,在实践中成长为绿色未来的建设者!”
编辑 顾雅芳
202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