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信用园区

当前位置: 首页 > 信用动态
信用动态

【省内】江苏:以环保信用分级分类为抓手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监管更加精准化

时间:2022-01-24 11:06  |  来源:     本文被阅读次数:

在全国率先实现环保信用评价管理,目前全省环保信用参评单位达23万家;在环境监管领域建立“正面清单”,对环境信用良好的企业免于或减少现场执法检查,做到“无事不扰”;在全国率先将环保治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纳入应急管控豁免名单,免予执行停限产措施,让企业真正感受到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差别待遇……

作为环境监管的一把“戒尺”,信用评价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载体,持续深化分级分类监管模式,从源头准入、日常管理、信用建设等环节有效简化审批、优化监管、强化服务,在环保行政许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监察执法、环保专项资金管理等工作中,充分利用环保信用评价成果,为推动江苏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提供绿色助力。

充分运用信用惩戒环保信用“贷”来低息贷款

2021年3-4月,江苏某建筑公司连续3次因工程项目未经审批夜间施工被实施行政处罚,环保信用等级评定为红色,属于环境较重失信企业,被银行机构实施了差别化信贷政策。

“第一次被实施环境行政处罚后,因处罚金额不高未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引以为戒,导致后续接二连三出现环境违法行为。”该公司负责人懊悔不已并表示,被行政处罚后,公司不但被生态环境部门列为重点监察对象,还同时被多家银行催缴和限制贷款,贷款受限总额近10亿元,且行政处罚公示期内,公司不能参加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经营压力巨大。

信用惩戒像一把利剑,让企业感受到了切肤之痛,该公司痛定思痛,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组织全体员工专题学习环保法律法规,加强各个施工现场监控管理,夜间施工严格落实审批手续,不敢触碰法律红线。截至2021年10月,该公司未再出现环境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公示期满,环保信用得到修复,企业经营重新走上正轨。

据悉,江苏环保信用建设工作已有多年基础。2000年,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在全国第一个开展企业环境行为评级,确立绿蓝黄红黑五色等级制度。2013年,出台企业环保信用评价管理办法及标准;2015年,首个实施环保信用差别电价政策;2019年1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实施《江苏省企业环保信用评价暂行办法》,在全国率先实现环保信用评价公正依法、平行管理、系统自评、实时更新。2019年12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江苏省企事业环保信用评价办法》,开启2.0正式版。

2020年12月,江苏银保监局联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出台《关于加强环保信用建设推进绿色金融工作的指导意见》。在江苏,银行业金融机构对环保信用等级为绿色的企事业单位予以积极的信贷支持;对环保信用等级为黄色的企事业单位严格贷款条件;对环保信用等级为红色、黑色的企事业单位审慎授信,在其环保信用等级提升之前,不予新增贷款,并视情况逐步压缩贷款,直至退出贷款。

“2021年2月,我们被纳入江苏省第十七批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重点名单,预估清洁生产拟投资总额400万元,但受市场波动影响,资金周转较为困难,迫切需要环保治理低息贷款。在这种情况下,常州市生态环境局主动服务,为我们争取到了5000万元一年期信用贷款,解了燃眉之急。”江苏某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

贷款之所以能顺利贷到,都得益于该公司积极落实国家节能降耗和减污减排措施,每年投入环保治理资金近千万元,投保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环保信用等级为绿色。截至2021年11月中旬,该企业已投入270万元进行环保技改,通过清洁生产项目评估。

出台“正面清单”“无事不扰”与“技术帮扶”相结合

既要严格执法,约束污染企业,维护群众健康和环境安全,又要优化执法方式,促进企业自觉守法。监管的力度和服务的温度如何兼顾?

2021年6月,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施方案》,按照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的要求,切实减少和规范对企业现场执法检查,实现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对违法企业利剑高悬,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使正面清单工作制度落地生根。目前,江苏共有2359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

正面清单制度通俗地讲,就是污染轻、风险低、守法意识强的企业少去或者不去,污染重、风险高、守法意识弱的企业要多去,从而将有限的执法资源集中于主观恶意排污、违法犯罪的企业。

为规范正面清单工作制度,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专门从实施范围、基本条件、纳入程序、动态调整、分类监管等方面构建了一整套完整流程,弥补以往制度中纳入企业行业单一、标准不统一、动态更新慢、成果应用少等缺陷。

值得关注的是,为避免清单“终身化”,杜绝“一纳了之”情形,江苏还建立了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对正面清单内外企业实施严格的“差别化”管理,充分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对正面清单企业,逐步推行财税、金融、信用评级等方面联合激励,采取减少现场检查频次等9项正向激励措施。

此外,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行政干预,充分发挥企业污染防治的主观能动性,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还鼓励有条件的设区市依托现有“自查自纠”、排污许可证管理等系统,采取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创新正面清单纳入程序,推动传统的“行政主导名单”向“算法生成清单”转变,并在“环保脸谱”中嵌入“自我管理”工作模块和正面清单企业标识。

江苏部分地区还将正面清单制度主动融入疫情防控工作中,如常州市天宁生态环境局针对疫情期间清单内6家医疗机构,加大帮扶力度,建立天宁医院管理群,及时共享信息,对医院污水、医疗废物等日常管理开展“云指导”服务,对医院医疗废水、医疗废物、操作工人等下发指导意见,督促重点医院开展医废操作工人开展个人防疫培训。

江苏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还注重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强化技术帮扶和普法宣传。一方面,结合落实疫情防控要求,通过网站、微信等“不见面”方式服务企业,提高企业对正面清单管理工作的知晓度,部分地区还将监督执法正面清单企业培育纳入结对共建活动,实现党的建设与企业发展良性互动;另一方面,采取主要领导带队和邀请专家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正面清单企业开展“体检式”现场帮扶,督促企业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切实做到“执法非现场、监管不缺位”。

从倒逼转向激励推行应急管控豁免惠企助企

正向激励,惠企助企。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以“信用惠企”为出发点,助推守信企业获得优惠措施;以“信用利企”为着力点,结合环境信用状况实行差异化监管,落实差别化水价、大气管控豁免等政策,多渠道释放“信用利好”,树立正向激励的鲜明导向。

为了树立环保“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鲜明导向,2018年10月,江苏省出台了《江苏省秋冬季错峰生产及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停限产豁免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国率先将环保治理水平领先的企业纳入应急管控豁免名单,免予执行停限产措施。

豁免政策实施以来,得到广大企业的欢迎和支持,豁免企业数量不断扩大、污染防治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5月,江苏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办公室印发了最新的《江苏省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豁免企业培育方案》。截至目前,全省豁免企业培育数量达4000家以上。

豁免不是一劳永逸,也不是“免检”,环境部门将对豁免名单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对于符合豁免条件的企业,及时纳入应急管控豁免名单,成熟一个、豁免一个;对弄虚作假、超标排放、违法违规等企业取消豁免资格,半年内不得再次申请;情节严重的,相关行为按规定纳入信用管理。

应急管控豁免机制,最有获得感的是企业。2018年豁免机制实施以来,许多企业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江苏出台豁免办法后,符合豁免条件的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时,可以不用限停产。”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获得豁免资格对公司来说,在国际及国内化工竞争大的情况下,能创造更大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受益于环保豁免政策,在应对重污染天气期间,其他企业被停产、限产时,扬巴公司能保持稳定生产形势,真正体会到了“干好干坏不一样”的环保政策红利,而这样的政策也激发了企业治污减排的内生动力。

苏州佳世达精密工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2020年,公司完成了从油性漆到水性漆的源头替代及碳循环末端治理改善,顺利成为省重点行业类A级豁免企业,自此每年可节省费用1000万元以上。

“包含源头替代以及末端治理,以及所有管道的重新铺设,整个工程我们花费了550万元,电费要增加40万元/年,耗材费用增加100万元/年,我们把工程费用折成5年,这样平均每年的费用大概要250万元。但是大气治理改善带来的效益远远超过这个费用。”她算了一笔账:“我们原来由于秋冬限产大概要增加1000万元的外包费用,另外我每两周更换一次活性炭,费用要312万元一年,改成环保材料后这些费用都省去了,折合后每年大约可以节省1060万元,无论是从生产安全上还是经济上,对我们的帮助都非常大。”

眼下,信用评价结果正在综合运用于环境管理、日常监管等各个领域,对于失信企业实施部门联合惩戒,倒逼企业增强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对守信企业给予激励政策,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信用“引擎”,正在让生态环境治理焕发出澎湃活力。

来源:新华日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