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English|日语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从园到城,书写新的传奇(上)

从园到城,书写新的传奇(上)

苏州日报 时间:2022-01-28 09:51
时间:2022-01-28 09:51|来源: |浏览量:|字号: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当下的苏州工业园区,已进入“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三区叠加的新发展阶段,同时又被赋予了“双一流、新中心”的新使命。

回望成立之初,作为中新两国合作的产物,园区处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也是改革开放的一块“试验田”,那时候的园区有这么八个字——“不特有特,比特更特”,意思是这里不叫特区但是有特区的政策,甚至有一些政策可能会比特区更加厉害。

这个“特”为区域发展带来了机会,同样,也是责任与使命。“特”的目标应该是“不特”,即从“先试先行”始,最终“示范引领”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27年,从“试点”走到“示范”,园区没有辜负历史赋予的责任。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站在新时代,园区也正继续以“探路者”的姿态,站在更高层面上,勇担“排头兵”角色,书写新的传奇,开启新的篇章。

驾车驶过东环路高架,总有一种神奇的感觉涌上心头——往西,是“人家尽枕河”的千年古城,往东则是拥有“最美天际线”的苏州工业园区。

自成立以来,园区就肩负起了“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的使命,并在这个过程中跨越了“园区速度”,彰显了“苏州气魄”。当下,建设成为“面向未来的城市新中心”成为她新的任务。

大城时代

老城烟雨入巷陌,都市建设开新局。“双面绣”的精彩和魅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必须经过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的过程,才能形成令人赞叹的作品。

公元前514年,吴国大夫伍子胥象天法地,在江南鱼米之乡发现了一片风水宝地。就此,一道护城河圈出的14.2平方公里土地,成为至今不曾挪移的苏州古城。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小桥流水人家的古城命运开始起了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苏州城不断突破延续千年的樊篱,迈进大城时代。

从宋代《平江图》细描精摹的河街相邻,到国土空间规划(2035)勾勒的城市蓝图,大城时代,苏州展现出了更开阔的格局与视野。

改革开放40多年,苏州先后编制了1986版、1996版、2011版三版城市总体规划,科学、有效地引领城市发展,从“古城新区、东城西市”到“东园西区,古城居中,一体两翼”,再到“一核四城,四角山水”,在保护古城风貌的同时,拉开了城市框架,逐步开创了一城多中心的局面。

2021年,作为苏州改革开放“排头兵”的苏州工业园区被赋予了新使命——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一流自贸试验区,成为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

为什么是园区?

从阡陌纵横到车水马龙,从男耕女织到精英荟萃,从人闲地旷的郊野农村到朝气蓬勃的国际化都市,27年来,这里处处彰显着“园区速度”和“园区质量”,也处处彰显着对标国际一流水准的追求。

如何成为“新中心”?

“实现城市形态更加优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城市治理更加现代、城市特色更加国际化,着力打造协调发展之城、绿色生态之城、活力时尚之城、精管善治之城。”园区用掷地有声的宣言,发出了打造苏州城市新中心的“动员令”。

从“园”到“城”

虽名为“工业园区”,但自诞生之日起,园区就没有将“工业园”当作自己发展的目标,而是秉承“产城融合”的理念,先规划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

1996年的夏天,盐城姑娘蔡丽来到苏州,在园区谋得了人生第一份工作。至今她还记得,第一次踏足这块还在开发建设土地时的印象。“大概也就七八栋厂房,交通不能说完全无路可走,但到处在修路,一到下雨天,水洼基本可以淹没脚踝,差点没忍住辞职回老家。”实际上,时间再往前倒退3年,这里的情况还要糟糕——到处农田,没有一条汽车路,人们出行全靠船。

不过,这样的状况在新世纪来临前得到了彻彻底底的改善。“我记得是我来这边的第三年,区内很多主干公路都建成了,即便是瓢泼大雨,路也不会淹了。还有家门口的邻里中心建起来了,工作、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蔡丽很庆幸自己当初没有选择离开,“还有不断完善的交通,随处可见的便民设施,层出不穷的文体活动……园区确实履行了当初打造宜居、宜业新城的承诺。”

先来说说交通。都说交通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它串联着城市的发展脉络,更诠释着一座城市的发展维度。

从2004年金鸡湖大桥通车到2021年星湖街隧道通车,从2007年独墅湖隧道通车到预计明年开通的独墅湖第二隧道通车,再加上选址园区东南部的苏州东站,短短20余年,从“内”到“外”,谁成想一条条的泥巴路可以变身四通八达的立体路网。

再来看看民生实事项目。创新升级的邻里中心,不断新增、改扩建的学校,进行得如火如荼的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正式启用的独墅湖医院,规划建设中的星塘医院、星海医院,开门纳客的北部市民中心,正在进行的金鸡湖及周边区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一系列民生实事项目的开展,彰显着园区居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大大提升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感”。

“未来3年至5年间,我们要加快实施产业发展、交通及基础设施、商业综合、民生工程四大类443个重点项目,累计投资约3306亿元。”近日,园区亮出项目建设的“任务书”,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表示,只有城市建设管理好了、品位提高了、功能完善了,才能更好地彰显城市国际化、现代化的魅力,才能更好地营造项目集聚、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的优势,才能更好地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从低洼农田到现代化高科技产业新城,园区积极探索出了开放、创新、产业、城市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建设路径,成为新时代“城兴人、人兴业”城市发展新逻辑的最佳注解。

作者 向煜

《苏州日报》2022年01月28日B01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