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English|日语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姑苏实验室:创新不止于实验室

姑苏实验室:创新不止于实验室

成立一年来,姑苏实验室瞄准“国字号”目标,坚持“顶天立地”发展,在项目实施、人才集聚、体制机制创新等各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效

成立一年来,姑苏实验室瞄准“国字号”目标,坚持“顶天立地”发展,在项目实施、人才集聚、体制机制创新等各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和成效

苏州日报 时间:2021-06-30 10:38
时间:2021-06-30 10:38|来源: |浏览量:|字号:

2021年6月30日,备受关注的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迎来成立一周年。

实验室不止实验。自成立以来,姑苏实验室瞄准国家实验室的目标,不断探索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项目启动实施,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截至目前,姑苏实验室与百余家企业深入交流,组织立项企业合作项目28个,吸引企业研发出资6.27亿元。

项目

瞄准前沿心系“卡脖子”技术

“已经启动的28个项目,是结合了我们的战略规划、学科规划和企业需求遴选的,选择重合的部分立项。”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执行主任杨辉说,“其中,既有面向未来产业发展的前瞻性需求项目,也有寻求突破战略‘卡脖子’问题的技术项目。姑苏实验室聚焦在材料,坚持材要成器、器要能用。不能只局限于做材料,而是要能做成器件,最后一定要有用!”

量子级联激光器在国际上属于材料科技的前沿领域。“国内能做的,也就一家。现在企业创新需求很强,对前瞻性的项目很感兴趣,所以我们跟企业合作,希望用两三年的时间加速取得突破,做出原型器件。”杨辉说。

姑苏实验室“G2107”项目正是致力于量子级联激光器的制作技术研究,目标就是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产品国产化,促进痕量气体检测、自由空间光通信以及红外对抗等技术的发展。在“G2107”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姑苏实验室与合作企业在人才、技术、平台、项目管理、知识产权和资金等多个方面深度协作,充分发挥商业化公司和新型科研机构联合作战优势,项目进展非常快,目前已制作出样机,下一步将围绕关键性能和稳定性目标进行重大技术攻关。

姑苏实验室成立伊始,就正式成立了实验室IRB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来自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投机构的代表与姑苏实验室的各领域高端专家组成,从需求和问题出发,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未来发展需求和产业链安全需求为选择基准,以“科研团队、需求类型、成果指标、国家任务、方案可行性、项目财务、创新链定位和需求价值”8个维度作为衡量标准,沿着实验室主业务流程L2T(从线索到技术突破)层层推进并完成机会筛选、项目初审、立项评审、合同签署。已签项目涉及电子信息材料项目25项,占项目总数的89%。项目合作企业中,行业龙头企业、上市企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占比67%。

在姑苏实验室ITD集成技术开发流程驱动下,实验室项目迅速展开并进入关键攻坚阶段。姑苏实验室“G2110项目”要攻克碳化硅薄膜的制备设备难题。碳化硅的制备条件非常苛刻,目前国内市场的碳化硅制备设备主要依赖进口。项目一旦取得突破性进展,其形成的装备成果将实现大面积、多片、低缺陷的碳化硅薄膜的制备,指标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目前该项目组已经完成单片6吋设备的整体方案设计,正在进行组装试验,预计今年九月底将完成调试并试运行。

人才

打造“高精尖”团队“蓄水池”

“在姑苏实验室工作,真抓实干有拼劲!”周博艺,物理学博士后。13年的研学路,她最终在姑苏实验室找到了使命感、责任感和归属感。2020年9月加入姑苏实验室后,她在一个项目组担任研发工程师,主要从事量子测控等领域的关键技术问题攻关工作。同时以技术专家身份,参与采购电子束曝光机、稀释制冷机等实验平台设备,负责设备的选型,配置及技术参数等,为实验平台建设添砖加瓦。

“以前在学校做科研,申请资金等方方面面的工作都要做。在姑苏实验室,只要一门心思放在科研上,不用管其他琐碎的事情。”周博艺说,“实验室对人才很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还成立专门的基金激励我们。在紧张有序的工作之余,姑苏实验室还组织了很多休闲活动,比如采摘、花艺等,很贴心。”

“希望在量子芯片的实验研究中能和伙伴一起努力,做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甚至领先世界水平的成果。希望有更多优秀的人能加入姑苏实验室,实验室的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达成成为国家实验室的目标。”周博艺说。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

姑苏实验室以科研项目为中心,通过重大科研项目需求定向集聚和选拔人才,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的弹性用人机制。打造“高精尖”的人才团队和科研攻坚的人才“蓄水池”。截至目前,实验室录用人数已超过350人;博士以上学历占比超过50%。高端人才引进26人,其中国家级人才12人。

陈忻,材料科学高级专家。他因为大数据项目与姑苏实验室结缘。目前致力于在姑苏实验室建立大规模材料科学数据库,开发和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发现并总结出材料结构和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实现对变化莫测的材料性能的预判。目前,数据库储存了9000余万化合物的基本信息,预判准确率可以达到95%。力争建设为全国材料研发机构的数据出入口,为全国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全新的数据工具。

实验室以“贡献”导向,以激发组织战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目标,全面打破“四唯”限制,打通实验室战略BSC、组织KPI和个人OKR,将组织和个人绩效贡献与组织激励、个体薪酬激励和岗位晋升直接挂钩,及时激励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全面激发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彰显姑苏实验室科研创新生态的强大生命力。

姑苏实验室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希望通过探索,为人才提供一个更好、更高效的舞台,让科学家、特别是年轻人,在这里能有一个更好、更快的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项目锻炼、实战磨练,在战斗中成长,从而涌现出杰出的科学家。既为承接国家任务奠定坚实人才支撑,将来也向高校、企业输出更多的人才。

体制机制

交易前置+多元化投入加快转化

科技创新领域,国际上普遍存在创新“死亡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科技经济“两张皮”问题。这也是姑苏实验着力探索突破的一个主要问题。

姑苏实验室坚持需求和问题导向。以国际前沿为靶场、国家战略为靶盘,以产业需求为准星,进行材料科技领域的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立项。通过成果交易前置,把产业需求融入立项的过程,从源头确立科研成果价值,从根本上解决单纯地靠“技术驱动”带来的技术研发与产业需求脱节问题。

在项目开启之初,企业“真金白银”投入,为基础研究注入了资金“助攻”。不只是经费来源的多元投入,更是“人才、资本、机会、思想”创新要素的多元化和参与主体的多元化投入。企业的资源也投入到前瞻性的研究上来。如人才方面,领军企业里面有很多是海归人才,他们都有很强的学术背景、很高的学术水平和很丰富的创新经验。通过成果交易前置,将产业需求和国际前沿、国家战略目标连接成一体,项目快速形成突破性和引领性成果,企业立即就能实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进一步的商用,从而实现了技术与需求的无缝对接,在大幅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整个研发周期。

姑苏实验室“G2107”项目负责人王俊说:“作为企业,我们与姑苏实验室的合作,不仅是资金上的共同投入,还有人才、技术、平台等各方面的合作。这次合作,公司主要是为了拓展新的发展领域,追求的是国际前沿技术,技术门槛很高。姑苏实验室投入了2000多万元正在建设一个研发平台,正是企业迫切需要的。而且我们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这与委托研发有很大的不同。包括成果共享方面,姑苏实验室创新、灵活的体制机制,必将大大缩短整个项目研发周期。”

为推动成果共享,在知识产权方面,姑苏实验室设计并提出“G-STEP”分步式知识产权共享模式,企业一定时间内“优先排他转化”,可以申请转移全部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如果企业在约定时间内未能实现自主实施,知识产权会维持为实验室与企业共有,实验室将主导搭建“知识产权生态共享池”,以实现共有知识产权的生态式转化。

项目把关方面,姑苏实验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姑苏实验室不但专门成立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还有由国内外知名科学家、行业龙头企业代表等组成的战略咨询委员会。借助顶尖专家“外脑”,对姑苏实验室未来发展提供战略指导,为重大项目进行“把脉”。

就下一步发展,杨辉表示,将继续以建设“世界一流国家实验室”、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目标。充分融入长三角科创中心,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骨干先锋作用。以创新引领科技发展,以生态催化产业聚变,成为材料产业科技的创新策源地、政产学研金生态协同攻坚的大兵团作战平台、人人向往的国际英才中心。以需求和问题为导向,引领全国材料产业关键技术发展,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国民经济主战场增进民生福祉,让材料科学造福于民。

姑苏实验室成立一周年

院士专家寄语

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承担国家任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努力推动我们国家在材料领域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成为一支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有炓

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全面贯彻党中央的新发展理念,为我国产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作出重要贡献!敬祝姑苏实验室成立一周年。——中国科学院院士甘子钊

不忘初心,攻坚克难,承担国家使命,努力建设成为材料领域世界一流的实验室。——中国科学院院士郝跃

探索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形成国家科技创新高地。——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李灿

祝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快乐周岁!发展蓬勃!续创辉煌!——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

姑苏实验室面向产业前沿,探索了一条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研创新之路!敬祝姑苏实验室成立一周年!——华为公司董事、战略研究院院长徐文伟

祝姑苏实验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努力实现创建国家实验室的宏图。——中国科学院院士邢定钰

祝愿姑苏实验室早日建成国际一流实验室,为我国材料科学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

苏报记者 张晓亮 苏报通讯员 王丽
《苏州日报》2021年6月30日A15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