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纠纷案例库

当前位置: 首页 > 普法专栏 > 矛盾纠纷案例库
张某某与文某某婚姻家庭纠纷调解案

时间: 2023-07-27 14:22:13 |来源: |浏览量:|字号:
2023-07-27 14:22:13

【案情简介】

“婚姻幸福”“安居乐业”是每个家庭都在关注的问题,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是人人向往的然而当婚姻走向尽头财产、子女抚养等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如果无法妥善的沟通处理,就容易引起双方争议冲突,家住苏州工业园区某社区的张大爷一家就遭遇了这个问题。20222月,张大爷将儿子张某某和前儿媳文某某一起到社区,就自己先前支付的购房款主张返还一事请求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律师了解清楚情况后,认为本案可以采用调解方式解决,邀请社区人民调解员一起介入。

【调解过程】

苏州工业园区胜浦街道某社区安排经验丰富的社区调解员、法律援助律师组织双方当事人到场调解。据了解,张大爷儿子张某某在2013年与文某某自行相识恋爱,两人不到3个月便闪婚。也正因此,夫妻之间特别是双方家庭缺乏了解沟通,再加上父母介入,二人结婚不久便时常因琐事发生争吵,婚姻逐渐出现裂痕。2015年,两人的女儿出生,张某某小两口想要买房子,便向张大爷寻求帮助,老人家将本要用于养老的80万元打到了小两口的购房账户上。尽管如此,小夫妻之间的矛盾依然不可调和,孩子、房子都没能“挽救”这对年轻夫妻的婚姻,最终在男方两次起诉离婚后,双方于2017年正式离婚,但由于彼时房产证还未下来,所以关于房产的权属问题并未分割明确。

张大爷出具了一张有张某某签名的借条,落款时间为20151月张某某夫妻买房时。张大爷以此要求儿子和前儿媳偿还80万元借款及利息。张大爷称“他们刚结婚就经常吵闹,考虑到二人婚姻关系可能难以长久维系,而且帮助他们买房子不是一笔小数目,几乎是我和老伴一辈子的积蓄,为了防止因为两个人离婚而使其付出的款项‘打水漂’,所以要求儿子写下借条,明确系借贷关系。”

针对父子间的“借条”情况,文某某辩称,这笔钱是当时张大爷对夫妻二人的赠予。“因为我们结婚时张某某是二婚,他们家一直觉得对不起我,所以要给予补偿,这才同意给我们买房子,我对借条的事情完全不知情,也没有签名。”在文某某看来,借条是离婚后父子二人补签的。离婚、房子、借款、房贷……一家人经历了离婚纠纷、民间借贷矛盾双方之间的争议很大。

在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后,总结出本次纠纷主要存在3个争议焦点:1.房产的归属权问题2.父子间的借条是否具有法律效应,文某某是否需要履行?

调解员认为:1.每一个事项都走法院审理的话,对一家人无疑是二次伤害,所以希望可以通过调解一揽子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还涉及到一个年幼的孩子,所以还是希望他们换位考虑,成全别人也是成全自己。关于该房产,房子是张某某和文某某在婚后共同购置的房产,属于婚内财产,且双方共同承担了还贷责任,应认定为两人共同所有。两人离婚后,文某某有权利要求一定的经济补偿,且这笔钱也对两人孩子未来的发展有帮助。

2.关于父子俩之间的借条问题,因借条并未公证且没有明确的借款期限、借款利率,也没有相对应的身份证复印件等能够证明借款事实发生的凭证,因此法律效力有限。

社区调解员和律师从着重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兼顾男方的经济能力以及子女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分别对男、女双方及张大爷做了大量、细致的说服和调解工作,通过耐心的“背对背”做工作,双方表示愿意通过调解快速解决纠纷,并提出希望可以将房子归属、借款归还和后续房贷问题一并解决。鉴于疫情原因,社区采用了网络调解的方式化解了该起纠纷。

【调解结果】

通过社区调解员及律师的调解,张大爷一家最终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共同达成协议:

1.由张某某向文某某支付补偿款90万元;

2.案涉房屋产权由张某某一人所有,房贷由张某某一人继续偿还。(为保护当事人隐私,协议具体内容有删减)

至此,父子间的矛盾化解,借条“风波”平息,两位年轻人间的婚姻纠纷也得到妥善处理,老张与儿子张某某、前儿媳文某某之间的全部纠纷一次性了结。

【案例点评】

现代生活中婚姻家庭纠纷越来越多,婚姻家庭纠纷中的财产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只有有效化解冲突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对老人小孩造成伤害,避免亲情遭受重创。本案通过调解,从法、理、情三个方面进行疏导,引导双方各让一步,圆满解决了老张一家无休止争夺战,在调解的过程中,从便于日后可履行角度出发,在财产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约定,最终达到了当事人双方均满意的调解结果。本案例同时也反映出调解与诉讼相比,更容易被当事人接受,即节约了司法资源,又减少了当事人的讼累。调解协议是双方当事人协商的结果,一般不容易出现一方当事人反悔不愿意履行的后果,调解也更容易达到了双方当事人都比较满意的结果。

此案例也充分反映出社区干部们应将婚姻家事纠纷作为调解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创新寻找解决方案,积极定分止争,不断推进和谐友爱社区的建设。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