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即时动态

凝聚慈善暖流 共筑幸福家园

时间: 2025-01-10 17:19 |来源: |浏览量:|字号:

2024年是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园区大力发掘慈善资源、实施慈善项目、优化慈善载体、传播慈善理念,不断激发慈善潜能。聚焦民生领域和基层反映的突出问题,以慈善项目“小而美”,破解群众身边“小急难”,促进民生服务“惠而实”,让群众有福气的园区生活触手可及。

围绕“扶弱济困、便民服务、社区‘微治理’”三大领域,园区全年共开展100个社区慈善项目,共计使用191.81万元社区慈善基金,在解决群众关切、化解矛盾纠纷、助力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济困为主,保障弱有众扶

园区坚持慈善为民,引导基层以扶弱济困为主线,以慈善项目为牵引,积极做好雪中送炭、急人之困的实事。着眼于“一老一小”、残疾人群、低收入人口等群体,通过开展慈善帮困送温暖、适老化改造、困儿助学、困难群众“微心愿”、残疾人出行帮扶、特殊儿童关爱等共计42个扶弱济困项目,推动慈善资源及时精准地惠及困难群众,共使用63.91万元社区慈善基金,约1500人次居民得到了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救助帮扶,让困难群众切身体会到了更多、更为实在的获得感与幸福感,进一步深化了“弱有众扶”园区样本。

以便民为先,解决民生之需

园区不断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从群众关心期盼的细微处入手,以“民声”定“民生”,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通过开展社区老年人关爱角、雪宝爱心小屋、星骑士暖心驿站、爱心辅具进社区、公益课堂、慈善文化市集等共计24个便民利民微项目,使用29.33万元社区慈善基金,为社区居民带来“家门口的便民服务”,得到居民群众的一致好评。

以治理为要,凝聚发展共识

今年以来,园区支持和引导各基层从安居、宜居、乐居落笔,通过社区慈善基金“小杠杆”撬动基层治理“大效能”,营造宜居社区“优环境”,精描惠民为民的“工笔画”。开展了包括徐家浜社区韶山花园居民活动室改造项目、苏安北社区苏欣园微花园治理提升项目、新盛花园社区慈善暖心小公园建设项目、青年汇社区社企共建乐龄楼道项目、彩莲社区老年健身公园改造公益项目等在内共计34个社区“微改造”项目,共计使用98.58万元慈善基金。

“微改造”项目涵盖共享花园改造、健身场地更新、特色楼道打造、公共设施焕新等多个方面,兼顾生态环境改善、宜居水平提升、特色文化宣传、体育健身等多种功能,让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取得了良好的项目成效。

通过系列“微改造”“微更新”项目,让社区有识之士各尽其才、有能之人各尽其力、有爱之人各尽其心,用“小而美”“惠而实”的变化,凝聚了社区慈善力量,优化了社区公共空间,提升了居民幸福指数,有效激发了社区慈善发展活力。

以载体为基,营造慈善氛围

园区持续推进慈善实体、慈善空间的建设,进一步做强做优慈善载体,发挥慈善载体活力,深化宣传引导,提升慈善组织影响力,打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慈善良好氛围。2024年,园区新建成46家慈善空间、3家慈善实体,逐步扩大慈善载体覆盖面。

园区慈善植造社着力优化载体建设,推进慈善创新,从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慈善服务需求入手,通过慈善公益市集、慈善互动体验、公益活动定制、惠民志愿服务、慈善法规普及等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慈善场景,让慈善看得见、可体验、易参与,推动慈心善行融入大众日常、群众参与慈善理念由“可以做”向“乐于做”转变。全年共开展58场公益慈善活动,带动近2万人次爱心群众参与公益慈善,增强人人皆可慈善的社会认同感。持续为区域内低收入人口、残疾人、高龄老人、困境儿童、环卫工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特殊人群提供慈善帮扶,约1.5万人次居民受益,获评“凝心聚益”《中国慈善家》2024年度慈善盛典“年度优秀传播案例”。

园区食物分享驿站通过“1个平台+3种路径+N家企业”的运作体系,创新推出余食“盲袋”等义卖形式,全年累计募集余粮食物3.79万份,总价值约153.81万元,8000余人次受益,实现余粮惠民和绿色低碳双发展。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园区以常态化活动、多元化场景和专业化运营,降低慈善参与门槛,拓宽全民慈善路径,凝聚社会向善共识,有效推动慈善资源与群众实在需求的精准对接,以实实在在的惠民行动和丰硕的项目成果,带给园区群众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美好生活体验,助力“非凡园区”成为居民群众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

编辑 贲芳菲

2025年1月10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