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北向拓展带如何协同发展

时间:2021-03-01 09:57|来源:|浏览量:

昆山是中国最强县级市,太仓拥有世界第一大内河港,相城是强势崛起的“长三角黑马”,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经济竞争力最强国家经开区。近日,国务院批复、国家发改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构建“一核两带”功能布局,被纳入北向拓展带的苏州三地一园区将与“大虹桥”擦出怎样的绚丽火花?对此,本报记者专访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相城区委书记顾海东,昆山市委书记吴新明、市长陈丽艳,太仓市市长汪香元,共话协同发展新篇章。

记者:早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就提出,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支持虹桥-昆山-相城等开展深度合作,近两年来,在与虹桥跨界共建共享上已经做出了哪些努力与成绩?又感到哪些方面存在一定阻碍?

吴新明:昆山作为江苏接轨虹桥的第一站,早在2018年,就与包括虹桥商务区在内的上海3个区(嘉定、青浦、松江)和2个园区(虹桥、张江)签订了“4+2”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实践联盟。我们在做对接大上海、融入长三角的顶层设计时,比如《对接融入上海三年提升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昆山行动方案》等,都将对接虹桥作为重点内容。

总体而言,我们重点聚焦虹桥商务区的三大功能,积极开展区域对接:一是聚焦虹桥商务区“大交通”功能,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如每天往返昆山与虹桥的高铁和动车大约100对,已开通昆山始发到上海的通勤高铁等。二是聚焦虹桥商务区“大会展”功能,推进产业要素协同融合。如探索虹桥总部—昆南基地、虹桥孵化—昆南转化、虹桥商务—昆南休闲等产业合作模式等。三是聚焦虹桥商务区“大商务”功能,推进国际贸易平台搭建。如依托“虹桥—昆山—相城”合作机制,推动昆山综保区与虹桥商务区的对接契合等。

如果说在对接过程中存在哪些阻碍,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行政壁垒依然存在,受制于不同的行政区划,在高端资源要素流通上还不够畅通;二是两地在产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质化竞争,错位发展、协同发展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

汪香元:太仓在“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就实施了“接轨上海”的发展战略,“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规划继续把“融入上海”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太仓在经济、社会、文化、交通等领域与上海实现了紧密对接、深度融入。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太仓积极抢抓机遇、主动探索实践,聚焦“六个同圈”,谋划推动沪太“率先同城”,致力走出一条错位发展、协同发展的道路。突出规划引领绘制沪太同核发展蓝图、交通互通打造重要枢纽门户城市、产业协作激发转型升级发展动能、创新协同构筑临沪科创产业高地、生态共治打造绿色发展合作示范、民生共建提升普惠共享幸福质感,取得显著成效。如岳鹿路对接嘉定城北路等项目列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并于2020年6月28日全线通车,这也是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打通的首条省际断头路。

记者:长三角的“大虹桥”建设提上日程,对此有何期待?

吴庆文:作为总体方案中提到的唯一一个工业园区,未来,希望能发挥园区国家级开发区、高新区、自贸片区的制度优势,和虹桥商务区发挥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的区位及功能优势紧密结合,加强双方的战略合作,推动一批高质量一体化合作项目落地,共同探索新格局下沪苏两地合作新模式。

吴新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已不再仅仅是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概念,由“一核两带”构成的有机功能体,将共同服务辐射长三角。随着与虹桥的深度融合,大家将有一个新的称呼——“虹桥人”。

汪香元:十四五”时期,太仓正进入优势强化、功能再塑、能级提升的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持续做优新时代对外开放“三篇文章”,做亮“上海下一站、下一站上海”鲜明标识,加快打造苏州对接上海重要枢纽门户城市。

记者:《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将带来哪些新机遇与新挑战?

吴新明:虹桥国际枢纽建设对昆山意义重大,为昆山进一步提升功能、链接全球提供了机遇。比如在提升“大商贸”功能方面,昆山与虹桥商务区都是首批全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两地能够共同围绕促进口、促产业、促消费深化“贸易促进”,共同围绕政策创新、服务创新、模式创新深化“贸易创新”。说到挑战,昆山外向型经济明显,拥有庞大的制造业产业集群,尤其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领域亟需保障供应链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如何通过建设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不断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汪香元:太仓此次被列入功能布局范围,为太仓的城市未来发展打开了空间,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主要体现在:一是为推动沪苏同城化,率先实现“与沪同城”带来了重大机遇;二是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打造国家级对德合作平台带来了重大机遇;三是为强化综合比较优势,增强辐射服务长三角枢纽门户功能的重大机遇带来了重大机遇;四是为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我们也看到,目前太仓对标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在城市功能、配套服务水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记者:在积极对接虹桥国际枢纽的过程中,将如何尽快推进?政策如何加速落地?

顾海东:《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中,“相城”是高频词,这意味着,虹桥-相城一体化发展能再次提速。相城将依托“四大国家级战略优势”,即打造国家级高铁枢纽的中心优势、推进虹桥-相城一体化格局的融合优势、获批中日地方合作平台的外向优势、承接央行数字货币试点的带动优势,乘势而上,在全新的发展坐标系中谋划未来。

陈丽艳:按照《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目标,要通过连续三个五年规划的实施才能全面建成,这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将主要从找准精准对接领域、统筹开展顶层设计、抓紧推进重点项目着手推进。比如,我们将围绕“昆山有什么?昆山需要什么?虹桥有什么?虹桥需要什么?”的思路,深入排摸昆山和上海虹桥商务区的基本底数和问题瓶颈,探求两地对接的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精准协同开展功能的塑造和提升。

汪香元:在对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过程中,太仓将聚焦聚力五个方面建设:一是加快娄江新城建设。对标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重要承载区的功能定位,高品质打造科教创新、高铁商务、智能制造、临沪国际社区等四大功能区。二是加快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全速建设由沪苏通铁路一期、沪苏通铁路二期、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苏锡常城际铁路和上海嘉闵线组成的“5+1”铁路网络建设等。三是加快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提升太仓港在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中的地位,协同虹桥打造“空港联运”示范区,构筑江海河空铁联运新平台,建成立足长三角、服务长江经济带、辐射“一带一路”的综合物流枢纽。四是加快产业协同创新建设。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融合联动,着力构建虹桥国际贸易中心产业化基地。五是加快中德合作典范城市建设。深度对接虹桥商务区对外开放功能,持续深化对德合作,高水平推进中德合作典范城市建设。

记者 王建朋

新华日报》2021年03月01日10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