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档案管理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档案信息简报2013年第10期总第58期

时间:2013-11-10 00:00:00   |   来源:    本文被阅读次数:
档案信息简报
2013年第10期 总第58期

  • 业务动态

纪念费新我诞辰110年 园区档案馆续展“费新我图片展”

为纪念费新我先生诞辰110年,由苏州市档案局举办的“费新我图片展”于12月1-7日在苏州工业园区档案馆续展。

费新我(1903.12—1992.5),当代著名书法家、画家、美术教育家,浙江吴兴县人,1938年迁居苏州,擅长中国画、书法,历任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画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协江苏分会顾问、苏州市武术协会名誉主席等。本次展览以“不断新我”为主题,分费新我生平展、作品展和史料展三部分,以图片展的形式展现费新我挑战自我、不断新我、执着忘我的一生。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举办城建档案法规知识网络竞赛

为庆祝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增挂“苏州工业园区城建档案馆”副牌,进一步普及城建档案法规知识,增强全社会的城建档案意识,促进园区城建档案工作更好的服务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于12月上旬举办城建档案法规知识网络竞赛活动。

此次竞赛是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增挂“苏州工业园区城建档案馆”副牌以来首次举办的城建档案活动。竞赛于2013年12月2日开始,至12月16日结束,为期两周。活动采取网络竞赛的方式,在“苏州工业园区档案信息网”(dangan.sipac.gov.cn)上设置了“城建档案法规知识网络竞赛”网页。竞赛将根据有效成绩排名分别设置特等、一、二、三以及优秀奖对参赛优胜者给予物质奖励。

 

档案管理中心赴杭州、厦门规划展示馆考察

为确保园区规划展示馆明年开馆后的顺利运作,学习借鉴优秀展示馆的管理经验,11月12-14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吕洁带领规划展示馆相关工作人员前往杭州与厦门规划展示馆考察。

在考察过程中吕洁主任一行就展馆的运作模式、综合管理、设备维护以及接待讲解等相关问题与两座规划展示馆的同行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考察结束后,档案管理中心及时总结经验,着手拟定园区规划展示馆系列配套管理制度,为今后各项工作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区内传真

胜浦街道:金苑社区通过档案工作省二星级测评

11月6日,胜浦街道金苑社区顺利通过了档案工作“江苏省二星级”测评。自2011年,胜浦街道开展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以来,各社区积极推进档案各项业务工作,配备社区专兼职档案员,并全部通过培训上岗。同时,腾出空房专设档案室,配备扫描仪、计算机、打印机、档案柜等必需的设施设备。目前,胜浦街道的8个社区中,有5个社区通过了档案工作“江苏省二星级”测评,档案工作成效显著。

 

教投公司:贯彻落实“8号令”,完善档案归档范围

为便于公司各部门、各中心正确界定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确保公司所保存的档案能准确反映出公司的成长历程,并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教投公司档案中心在公司增设新部门和调整部门工作职能之际,依据国家档案局第8号令,及时对公司《各部门、各中心文件材料归档范围》进行了修订和增补,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企业档案更便于保管和利用,为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决策打下了基础。

 

  • 业内讯息

全省档案资源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宜兴召开

11月11日至12日,全省档案资源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宜兴召开,省档案局局长谢波、项瑞荃、贲道红、张姬雯和全省13个市档案局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及部分县(区、市)档案局领导参加了会议。

省档案局分管领导贲道红总结了在“十一五”期间,全省档案资源建设的特点与成绩,并对如何做好今后工作提出了意见。谢波就深化认识档案资源建设工作提出意见。第一,档案工作者要增强对历史的敬畏之心。第二,档案工作者要有对现实的担当。第三,要积极探索符合本地档案工作实际的方法。一是在全社会树立“大档案”意识。二是依法治档。三是典型引路。四是档案进馆要与数字化同步。第四,开展全省档案资源建设考评,对各地档案资源建设的增加量、绝对数、比例等方面进行对比,做到对资源建设的工作进度心中有数。

 

第五个“苏州档案日”活动成功举办

11月3日下午,苏州市档案局在市会议中心举办了第五个“苏州档案日”活动暨《苏州年鉴》创刊三十周年纪念活动。国家商务部茧丝办副主任李朝胜、中国版协年鉴工委主任许家康、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钱有清、省丝绸协会副会长沈祥元、市委常委、秘书长王少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顾仙根、副市长王鸿声、市政协副主席季忠正等领导出席。

活动首发了2013版《苏州年鉴》和“1983至2013《苏州年鉴》全文数据光盘”,为从事档案工作满30年的档案人代表颁发了证书,进行了档案法制知识网络竞赛优秀组织奖颁奖,与苏州大学社会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签订了合作协议,进行了“中国丝绸品种传承与保护基地”授牌等活动。会场内展示了部分获赠珍贵档案和档案编研成果,会场外广场同步进行了各级档案馆和人社档案中心等18个部门联办的便民服务活动。

王少东在致辞中肯定了档案工作,称通过开发丝绸档案,实现了部门为丝绸产业振兴大局服务;通过编纂年鉴,将苏州3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浓缩于一张3800万字的光盘;通过与文艺界、企业、高校的跨界合作,拓展了“大档案”格局;通过人社档案部门参与的广场服务,展现了“档案在你身边”的亲民主题。

 

  • 简讯

11月26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举办了2013年第十批城建档案业务、上机培训,21个建设项目相关的33家单位共40人参加了培训。


11月5日,苏州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诸晓春一行3人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调研园区地方志工作。


11月5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档案局副局长徐斌一行2人来园区档案馆考察。


11月22日,温州市档案局局长章剑清一行10人来园区档案馆考察。


11月26日,徐州市档案局副局长王晓燕一行7人来园区档案馆考察。


11月28日,苏州张家港市民生档案共享服务平台开通,是苏州市建成的首个覆盖全部区镇的县级民生档案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近日,苏州市档案局根据市政府办《加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建设的通知》要求,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现行文件查阅中心窗口增挂“苏州市政府信息查阅中心”牌子。


近日,由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编撰的《拂去岁月的封尘——苏州市区民族工商业旧迹》一书出版发行。


11月1日上午,江苏省电子档案中心应急项目可行性专家论证会在南京召开。


11月11-13日,全省档案文化精品建设成果评选活动在南京市溧水区成功举行。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的编研成果《李超琼日记》(元和-阳湖-元和)荣获三等奖。


11月15日,江苏省首家纯行政村村级档案馆——蒋巷村档案馆成立。


近日,《雅集》杂志由江苏省档案馆和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合力打造的“名人档案”栏目登出开篇之作。


近日,江苏省档案学会发布“2013年全省档案学术交流大会论文评选结果公告”,苏州市档案学会论文获奖超全省1/6,连续两年名列前茅。

 

  • 专题

编前语:吴文化,产生于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吴文化已发展成为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为进一步弘扬吴文化,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助推园区文化繁荣发展,《档案信息简报》特推出“走近吴文化”系列专题,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来介绍和诠释“吴文化”。

“走近吴文化”之十八:苏州的时令食品

苏州人自古饮食有时,讲究时鲜。苏州习俗有春尝头鲜,夏吃清淡,秋品风味,冬食滋补的说法。春季,碧螺春新茶上市,苏州讲求“明前茶”,即清明前采摘的嫩牙制成的茶叶;明后茶,虽然只差几天,其价值已不可同日而语。春笋上市,苏州人餐桌上的家常菜一般是“腌笃鲜”:笋、鲜蹄膀与咸肉一起煮汤。夏季则是咸菜(雪里蕻)豆瓣汤、咸菜冬瓜汤、番茄蛋汤唱主角。立夏则要尝鲜,主要是青蚕豆和自制的咸鸭蛋。秋风起后,是阳澄湖大闸蟹的最佳品尝时节。

苏州是水乡,水产品鱼腥虾蟹四季不断,却各有最佳上市时间。有所谓“麦熟螺蛳稻熟蚬”、“小暑黄鳝赛人参”的说法。至于鱼,也十分讲究时令:农历一月塘鲤鱼,二月刀鱼,三月桂鱼,四月鲥鱼,五月白鱼,六月鳊雨,七月鳗鱼,八月鲃鱼,九月鲫鱼,十月草鱼,十一月鲢鱼,十二月青鱼。民间推崇“菜花塘鲤鱼”,在油菜花开放期间,水产品中要数塘鲤鱼身价最高。甲鱼苏俗以桂花开放后至初春为贵,“菜花甲鱼”犹如“菜花塘鲤鱼”,亦为食用的最佳时机。过此,便称为“蚊子甲鱼”,苏州人忌食。

就蔬菜而言,苏州人也颇讲究,入秋以后,一般不吃丝瓜和茄子,据说秋茄有毒。而青菜经霜打后,吃口酥烂甘甜,苏州人喜食。还有荠菜,苏州人喜欢在春季包春卷食用。

糕点在苏州人的生活里也有四时八节的应时品种。从年初起,依次为:大年初一吃汤圆,正月半吃元宵,二月初二要吃撑腰糕,清明时节要吃青团子和酒酿饼,四月初八浴佛节吃乌米糕(即阿弥糕,木渎藏书一带的人还有吃乌米饭的习俗),四月十四乃神仙糕,五月初五要吃粽子,有句俗话云“吃仔端午粽,老来有人送”,类似的还有常熟、张家港一带有夏至吃馄饨的习俗,俗称“夏至不吃馄饨,死后没得坟墩”。七月十五豇豆糕,八月中秋吃月饼,九月九要吃重阳糕,冬至日要吃冬至团,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廿四吃送灶团,有所谓“廿四团子廿五饭,吃仔就滚蛋”的说法。过年时节,每家都要购置一定数量的桂花糖年糕和猪油年糕备用。

除此以外,一年四季的应时食品尚有:春季焐熟藕,夏季绿豆糕、薄荷糕、米蜂糕,秋天则有糖芋艿、水红菱、鲜肉饼,冬季有南瓜饼。

 

  • 档案大观

保持电子文件的可利用性——关于德国联邦档案馆如何保存东德数字

德国联邦档案馆中保存着东德于1970至1990年间生成的大约200个数据集(约200000个案卷)。这些经计算机处理过的数据库利用频率非常高,内容涵盖了统计资料、经济、农业、教育、刑罚登记、劳动等领域。本文旨在介绍这些文件的征集、保护和利用。

(一) 征集

1990年10月,东西德正式统一后,未编入联邦机构或新成立的Lander的东德政府机关都实行了私有制或解散,大量的国家数据处理中心都被关闭或处于被分解的过程中。联邦档案馆立即制定了积极的征集策略,成功地抢救了大量的具有历史和证据价值的文件。数据的征集很重要,但同样重要的还有保护读取和解释数据所需的文献信息。

(二)保护

原生数字文件的长期保护有两种不同的策略:迁移和仿真。迁移是指数据信息从一个硬件/软件平台向另一个平台的转移,为保证信息的“常青”,每隔一定的时间就要进行一次迁移。仿真是通过模仿生成文件的软件或硬件重现原始电子文件。仿真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始内容,但也是原生数字文件长期保护中最复杂最昂贵的方式。迁移和仿真都代表着现有的保护承诺——为了保持文件的可利用性。策略的选择取决于需要保护的功能的大小,以及档案馆在数字保护方面所投入的资源量。

(三)可利用性

前东德的数据集不仅仅经常用于科学研究,也用来作为证据。所以,转换工具也可以代替编码。这就是说用明文代替数值编码,例如用“民主德国”代替“111”。相较于加密数据,明文空白表格程序的优势在于进行研究的时候不需要专家。为了支持快速查询,联邦档案馆又开发了另一种工具,改写内容相同但结构不同的文件的结构。出于研究的目的,工具对结构实施标准化,在mySQL-database中阅读文件。该工具能比较不同的文件,并识别出哪些是相同文件。

(四)真实性和可靠性

如何保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不仅对档案工作者,对整个信息社会都是一个问题。真实性对电子文件管理部门面临的安全要求要远远高于纸质文件。前民主德国的公民利用电子文件作为赔款、赔偿和任职的证据。直到今日,还没有行政机关或法官怀疑过这些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果用来作为证据,对背景情况所作的详细记录,以及数据的有效性、传输和处理已经足够了。在长期事件上使用数字签名的作法,为保持真实性优先采用的是体制方面的规则而不是技术规则。

(五)METS

METS是联邦数字图书馆的一项新举措,它为库房数字馆藏管理以及库房和用户之间的馆藏交换提供了元数据加密所必需的一种XML文件格式。 METS的最初用于馆藏展示,后来被越来越多地用在保护方面。一份METS文件可以起到开放档案信息系统参考模式中的提交信息包、档案信息包或传播信息包的作用。它使用XML作为一种具备广泛支持、灵活开放的标准,同时还有将内容从展示中分离的能力。

(六)经验

档案工作者负有保护具有长期价值文件和提供文件利用的责任。相关的档案馆中的主体文件应该是生成机构所生成和保管良好的文件。如果缺乏计划,电子文件就会过早地消亡。档案工作者必需及早参与到将会发生影响力的文件生命周期中去。档案馆在规划电子文件策略时必需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档案馆的责任中存在文化层面,工作重点是利用、学习和文化的全方位;另一方面,档案馆还要意识到自己的证据作用。对于这两方面来说,真实性都是主要问题。除了其他优势之外,METS为长时间保护真实的文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