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档案管理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档案信息简报2012年第6期总第43期

时间:2012-07-11 00:00:00   |   来源:    本文被阅读次数:
档案信息简报
2012年第6期 总第43期

  • 业务动态

全省开发区档案工作会议园区召开

7月21日,由江苏省档案局和江苏省商务厅联合召开江苏省开发区档案工作会议在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大厦举行。省商务厅党组书记马明龙作重要讲话,省档案局局长谢波主持会议并讲话,省档案局副局长项瑞荃,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杨知评,园区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方文浜以及全省26个国家级开发区和103个省级开发区的共130余名代表参加会议,并参观工业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对园区档案管理模式和成效给予高度评价。

会议全面总结了近几年来全省开发区档案工作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全省开发区档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开发区档案工作的重点与要求。会议指出,全省各地要准确把握开发区档案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和目标任务,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好开发区档案工作,推动开发区档案工作在开放、开发大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马明龙在讲话中指出,苏州工业园区档案工作18年来与园区建设协调发展,为全省提供了示范,学习、借鉴园区经验既要看到现代化的设施环境,更要认识其本质内涵,深刻理解园区各项工作的发展理念。马明龙强调,要把档案工作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且作为一项内容纳入开发区的综合考核;开发区领导要加大支持,协调配合档案部门指导服务,结合自身特点创新档案工作体制机制;要切实加强开发区档案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档案利用与服务水平。 在致辞中,杨知评表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已走过了18年的开发建设历程,随着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的档案事业发展也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成长,园区专门成立了档案管理中心,建设了一流水准的档案大厦,档案工作从单一分散的管理模式走向了全面系统的发展之路。

方文浜代表园区作交流发言。他说,园区创新理念,构建了具有园区特色的档案事业发展模式;突出特色,打造了较为领先的档案信息化平台;强化服务,形成了丰富的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格局。园区将对照先进地区及当前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地区先进经验,积极弘扬“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全力打造具有园区特色、适应园区发展的档案品牌,努力争做全国开发区档案馆的样板和典范。

园区档案大厦于2011年5月启用,以“三个体系”建设为核心,进行合理的功能布局和设施设备配置。大厦总建筑面积约8.2万平方米,分为档案馆主楼、展览展示和接待三大功能。2011年11月,园区档案馆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园区一直按照 “大文化、大档案” 理念,有效整合园区管委会各局办、各大公司、各直属单位和各镇的各类档案资源,实现多档合一的集中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档案馆。馆藏以文书档案和城建档案为主,同时还包括社保、会计等专门档案和照片、声像、视频、实物等各载体档案,馆藏档案达18万卷。除档案外,还收集了史志类、工具书类、统计类等图书资料和各类编研成果,基本形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较为合理的馆藏体系。

江苏省档案学会秘书长会议参会领导一行参观园区档案馆

7月3日,江苏省档案局副局长齐丽华、江苏省档案学会秘书长于晓庆率全省档案学会秘书长会议参会领导一行50余人赴园区档案馆参观。参会领导一行观看了园区档案馆介绍片,参观了档案大厦的服务大厅、档案接收整理区、库房、展厅等功能区域。于晓庆秘书长对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查档系统、智能化库房管理系统、智能化楼宇管控系统等功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他认为这些系统的建成充分体现出了园区档案馆在档案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在省内乃至国内都是领先的。同时,他对三维可视化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及库房RFID技术的使用等提出了想法和建议。

加强前端控制 服务苏州中心广场项目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始终把服务重点项目作为城建档案业务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园区的“一号工程”、“地标性建筑”—苏州中心广场项目。

7月9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城建档案工作人员来到园区金鸡湖城市发展有限公司,对苏州中心广场项目开展现场业务指导。因该项目为分属多个业主的多个地块,且各单体建筑间界限不易清晰分割,因此施工、监理单位在形成施工文件和监理文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惑,中心工作人员和园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相关人员一起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建议,帮助施工、监理单位在文件形成阶段即保证施工、监理文件的真实性及可靠性。

2012年5月开建的苏州中心项目占地21.1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82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285亿元,预计于2017年6月底完工。项目位于园区金鸡湖西侧,毗邻东方之门,由10幢建筑构成,规划包括500米和450米超高层建筑各1栋、100-200米高层塔楼7栋、大型商业建筑一座。该项目因其罕见的体量规模创下国内建筑的六个“第一”。

园区7篇论文入选全市档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7月30日,2012年全市档案学术交流会召开,各市、区档案学会秘书长,入选论文作者等80余人参加会议。省档案学会理事长齐丽华,省档案学会副理事长、苏州市档案局局长肖芃,省档案学会秘书长于晓庆到会并讲话。

市档案学会通报了2012年度档案学术论文征集和评选情况。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等8家单位被评为2012年度全市档案学术交流活动优秀组织单位,园区共有7篇论文入选全市档案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其中《树立大档案观念 构建大档案格局 建设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作者曹吉超)和《关于公共档案馆改革的探讨》(作者朱铮)被评为“优秀论文”。交流会上,园区档案管理中心曹吉超作为“优秀论文”代表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在推动园区各单位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同时,结合档案工作实践以及园区的实际情况,积极组织区内基层档案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和各项业务活动,加强档案理论研究,及时对工作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档案学理论进行推广和宣传,在园区档案管理网络内形成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的良好氛围,促进园区档案理论与业务实践的深入发展。

此次学会秘书处共征集论文159篇,有关专家和领导对所征集论文进行了认真审读,向省档案学会推荐90余篇,被省档案学会录用60余篇,被市档案学术交流会录用79篇,并汇编《论文集》。

园区改制企业档案整理工作顺利收尾

2012年5月,档案管理中心联合园区改革改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了对吴县丝织厂、吴县丝绸印染总厂、吴县航运公司斜塘船厂、吴县布厂、吴县肉联厂等改制企业档案的集中整理工作。在整理的过程中,园区档案档案管理中心从简化整理、深化检索的角度出发,将企业职工姓名等重要信息详细登记,以提高检索效率。近1.1万卷改制企业档案整理、编目工作于近期顺利完成。近三个月,多位原企业职工前来查阅相关档案,这些档案为群众核实工龄、办理养老保险等提供了可靠依据,解决了他们的实际需求。

园区城建档案实现现代化快速查档

为完善“苏州市反恐信息数据库”,借助现代信息化技术应对越来越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难以预知性的现代恐怖活动,进一步强化反恐工作,武警苏州支队派员到园区档案管理中心调阅园区环球188大厦、中茵皇冠假日酒店、苏州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苏州金鸡湖大酒店、文化艺术中心、苏州国际博览中心、东方之门等十五个标志性项目的竣工图纸。

档案中心工作人员积极配合,在履行查档手续后,迅速展开了查档工作,针对反恐信息数据库建库特点,提出查档方案,建议武警苏州支队直接采用各项目建筑、电气CAD竣工图。因武警苏州支队提供的项目名称与部分归档项目名称有一定差异,且部分项目存在易主、更名的情况,档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借助城建档案GIS系统快速定位,确保查档准确率。仅半天时间,档案管理中心即完成所有相关已归档项目CAD竣工图数千张的查档调阅工作,随后又专门刻录两套档案级光盘提供给武警苏州支队。档案管理中心快速高效的查档服务为反恐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全面准确的基础资料,获得前来查档警官的高度评价。

园区档案管理中心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城建档案信息化工作。2007年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全面开展房屋建筑项目CAD竣工图归档工作,2010年与中国惠普合作共建数字档案馆信息平台,包括城建档案在线业务指导系统和GIS系统等。截至2011年底,中心内部所有库存纸质城建档案已基本完成数字化,新归档项目实现双套制归档,为便捷的查找利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园区档案大厦加强安全规范化管理

7月26日,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主任吕洁召集和乔物业驻档案大厦主要人员及中心相关人员召开关于加强大厦安全管理的会议。吕洁针对当前物业管理现状,强调四点要求:一是继续做好夏季节能工作,同时加强节能工作规范化管理,根据大厦用户用电、空调使用等的实际需求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二是针对档案大厦日趋增多的接待和会议,要求物业部门进一步提高服务接待人员素质,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规范化管理力度;三是根据档案大厦办公进驻人员陆续增多、人员构成较复杂的情况,要求物业部门加大安保管理力度,严把大厦各出入口门警关;四是进一步强调档案大厦消防安全的重要性,要求物业部门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加强管理,以规范的管理确保大厦每一楼层的安全。最后,吕洁要求物业部门与业主之间加强沟通,采取“每月用户满意度调查表”的形式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效能。

  • 区内传真

教投公司:电子档案服务高教区平安建设

教投公司档案中心高度重视城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根据园区档案中心的要求,每个基建项目都做好配套CAD电子竣工图光盘的收集、整理、归档和管理工作。

近日,科教创新区公安分局为有效压降区内公共体育场所的盗窃犯罪案件,需在各个公共体育场所增设监控探头,而在布线施工时需要查阅相关场所的弱电竣工图。为此,教投公司档案中心积极配合,及时提供了学生公寓A区运动场、B区篮球场、体育公园足球场、篮球场、人民大学篮球场、高博一期等项目的相关专业CAD竣工图的复刻光盘,大大便利了设计单位为高教区公共场所设计监控探头方案,为保高教区一方平安争取了时间。

CAD电子竣工图查阅方便快捷,提高了档案利用效率,发挥了档案的服务功能,为高教区的平安建设发挥了作用。

  • 业内讯息

中巴两国2012-2014年档案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7月16日,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国家档案局会见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马苏德?汗一行,并签署《中国国家档案局和巴基斯坦国家档案馆2012-2014年合作协议》。

杨冬权在会见中指出,中国和巴基斯坦两国档案部门的交往由来已久。今后,在双方签署的协议框架内,中国国家档案局将开展进一步的交流与合作。他还强调,中巴两国是全方位的合作伙伴,档案合作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希望中巴人民间的友谊能够随着两国各领域的深入交往而不断增进。

马苏德?汗大使表示,中国档案部门有许多先进的经验技术值得巴方学习借鉴,他对两国档案部门间未来的合作表示期待。从2008年自己就任巴基斯坦驻华大使以来,十分重视对中巴双方签署的文件、备忘录以及相关档案资料的归档和整理工作,目前已将双方自1951年建交以来,两国签署的文件等进行汇编出版,计划下一步对这些档案文件实现数字化管理,以方便利用。

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在未来3年内,中国国家档案局与巴基斯坦国家档案馆将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并依据各自国家的法律,促进中巴两国档案领域的合作,具体形式包括:鼓励双方交换档案出版物;共同举办档案资料展览;每年互派档案工作者访问,形成定期的交流机制。

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在扬州召开

7月18-19日,全省档案局馆长会议在扬州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上半年全省档案工作,分析形势,对下半年工作提出要求,争取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省档案局党组书记、局馆长谢波及局馆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市档案局馆长出席会议。

谢波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届即将召开,要将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对下半年工作,谢波强调五点要求:一是切实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认真贯彻省委第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坚持在五个方面带好头作表率,使“三宽四有”(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有信念、有本领、有担当、有正气)成为新时期档案部门领导干部的鲜明特质。围绕“政治素质好、发展能力好、服务群众好、团结协作好、勤政廉政好”要求,积极开展五好领导班子建设。二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全省档案工作要坚持“四个一”的工作理念。明确“全国领先,全面领先”目标,使江苏档案工作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相适应。三是扎实推进各项业务工作。加快档案馆新馆建设,加强档案基础业务建设,抓好档案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各项工作,促进档案业务建设水平的全面提升。四是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通过开发档案资源、扩大宣传、加强服务等途径,增强档案和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五是努力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大力弘扬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狠抓落实的作风,强化责任,加强督查,使各项工作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2012全市档案局馆长座谈会召开

7月24日,苏州市档案局馆长座谈会在张家港召开。会议贯彻“档案强国”新战略指示和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总结上半年工作,强调下半年工作重点。各市、区档案局馆及市级专业档案馆主要领导、市档案局各处室主要负责人参加,市档案局长肖芃作工作报告,省档案局副局长顾祖根出席会议并讲话。

肖芃强调,上半年全市档案部门贯彻“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要求,落实“管理精细化,服务优质化”年度思路,着力创新,成绩优异,下半年要继续落实,同时贯彻“档案强国”新目标,探索“档案强市”实施途径,对照档案强国 “四个进一步”—进一步争取各方面对档案工作的支持方面、进一步完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完善档案利用体系建设方面、进一步加大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好本地化规划。

顾祖根在讲话中肯定了苏州档案工作的突出成绩,认为苏州档案第一多、亮点多,本次会上提出的“档案强市”新目标是苏州档案事业的新境界。顾祖根对如何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继承。档案是积淀和传承,高位发展更要多做回顾,感知成绩来之不易,更加珍惜当前的喜人形势。二是创新。制度创新要依法治档、保障长效,工作创新要注重宣传和舆论。三是奋进。档案行业千帆竞发、不进则退,要进一步提振省委书记罗志军指出的“精气神”,学人之长,勇于开拓。

  • 简讯

近日,王鼎昌、李光耀、吴作栋1993年至1995年访问园区的珍贵历史照片共计43张入藏园区档案管理中心,丰富了园区开发建设初期珍贵档案馆藏资源。


7月,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和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完成了园区2005年前社保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共涉及4138个案卷,114374个条目的数据迁移。


7月,园区档案管理中心组织开展了“苏州工业园区优秀重点项目竣工档案(2009年-2011年)”评选活动,活动结果将于9月20日左右在园区档案信息网上公布。


7月5日,2012年苏州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抢救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召开。


7月10日,苏州市档案馆举行新馆项目开工仪式。苏州市档案馆新馆建设工程占地约1.1万平米,建筑面积约3.3万平米,总投资约3亿元。


7月17日,著名桥梁专家、南京长江大桥副总工程师李家咸配合录制的关于南京长江大桥的设计施工口述历史档案入藏江苏省档案馆。


7月24日,苏东坡嫡系子孙新编《苏氏族谱》入藏苏州市档案馆。


7月26—27日,江苏省档案局在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文献影像技术协会理事会员单位。


由国家档案局主办、福建省档案局馆承办的“国家电子档案接收和长期保存系统试点工程”启动工作会议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

  • 专题

编前语:吴文化,产生于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吴文化已发展成为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为进一步弘扬吴文化,提升苏州文化软实力,助推园区文化繁荣发展,《档案信息简报》特推出“走近吴文化”系列专题,通过一个个典型案例来介绍和诠释“吴文化”。

“走近吴文化”之三:三山岛文化源起

三山岛为吴文化发源地,据《尚书 禹贡》载,虞、夏之际(约公元前21世纪)震泽(今太湖)列扬州之境,时有部落陶臣氏、乌陀氏、鸿蒙氏和若繇余氏游居太湖一带,因助夏禹治太湖水患有功受封赐,其中若繇余氏居地(今苏州一带)封为吴,《史记》及《吴县志》均有记载。据《吴县志》卷三十三,坛庙祠宇一百二十一页,水平王庙条第十二项末有详细记述。今三山岛有吴祀祠、及小姑山,小姑村95%以上为吴姓,三山岛跨吴县、吴江、吴兴。

1985年,南京博物院与上海大学文物院、苏州博物馆、吴县文管会组织联合考古队,对三山岛旧石器遗址等进行调查和发掘,共发掘出土石制品5263件。专家认为,三山岛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上的空白,同时还把长江三角洲特别是太湖地区人类发展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推到了旧石器时代。长江以南,浙江以北,太湖流域地区在过去考古发掘出来的遗址,都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遗址,而三山岛考古发掘的古文化遗址是旧石器时代的,这是至今为止的唯一一处。由此可以说,三山岛是吴地文化的发源地。

从己出土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的工具文物和新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的工具文物来看,几万年前,三山岛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林木葱笼、物种众多、资源丰富。岛上出土的大量的“虎”、“大熊猫”、“黑熊”、“鹿”、“最后鬣狗”等几十种动物的骨骼化石上,可以看到人类加工的痕迹,其中“最后鬣狗”在我国境内一万年前已灭绝,而骨骼形成化石,最少也需一万年左右的时间,由此可见二万多年以前三山岛就有人类生活繁衍了。 根据现存的墓志铭、史籍、碑刻等记载,三山岛有外来移民应从“季子让国”之时始,在苏州建城(公元前514年)之前,可以说是“先有三山岛,后有姑苏城”。外来文化和太湖文化的第一次结合,使三山岛的人文环境有了质的飞跃。而岛上“吴”姓的来历,据说为来太湖治水患的大禹所赐。随着北宋诗人秦观(秦少游)后裔迁入三山岛,又一次带入了清新的文化氛围,使岛的人文环境又上了一个台阶。

从岛上现存晋代的铁佛首像,唐代的透雕青石香炉座、宋代的弥勒佛、元代的石敢当及明、清二代的石雕、石碑、石牌、石础等宗教文化遗物的精美程度和巨大形制来看,岛上寺庙几百年前已具相当规模。据史料记载,在仅1.6平方公里的小岛上,曾同时有18座寺庙,目前还存有10座,其密度在国内罕见,其中中峰寺、三峰寺两座寺庙均有着1000多间的建筑规模,且僧侣人口数倍于村民,可见史书赞其为“水上佛国”、 “小蓬莱”确有事实依据。

岛上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各类自然、历史文化古迹保存完好。植于明、清两代的“马眼枣”至今仍然果实累累,现尚有百年以上古枣树692棵,其中500多年树龄的老枣树不下100棵;几十幢明、清两朝的古代建筑,以清俭堂、九思堂、薛氏念劬堂、许氏四宜堂、小姑吴氏荆茂堂等为代表,均保存完好,以清俭堂为例,其规模在整个东山地区仅次于雕花大楼,而后者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全岛各处有十几口古井,最早挖掘使用自唐、宋时代。

三山岛风景秀丽,早在唐、宋时就闻名于世,史书多有记载。岛上北山、行山、小姑山三峰相连;岛边峄山、厥山、矗墅山、群岛罗列,构成了美丽奇异的湖岛风光。三山岛奇峰突兀,异石成趣,有吴中第一奇峰之板壁峰,以及生肖石、牛背石、白猫石、金鸡石、瀑布石、弥勒佛石等著名的奇峰异石。清朝吴庄藏《三山诗》曰:“长圻龙气接三山,泽厥绵延一望间,烟水漾中分聚落,居然蓬莱在人寰。”描绘赞美了三山岛优美的自然风光。

  • 档案大观

苏州地名由来及变迁

相传商代末年,周君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历。季历有子昌,古公亶父认为昌有兴王业的才能,想把君位传给季历再传于昌。泰伯、仲雍了解了这一意图后,为尊重父意,避让君位而逃避到当时被称为荆蛮之地的江南。并随乡入俗,自行“断发文身”。表示他们已是荆蛮之人,而不能再回去继位了。他们的这一义行,以及他们带来的周族先进的文化和农业生产技术,受到了当地居民的拥护,在梅里(今无锡县梅村)泰伯被拥立为君长,国号为“匀吴”(匀吴的“匀”是荆蛮语的发声词,无实际意义,匀吴即吴。由于笔误,匀吴也被误写为勾吴)。

至寿梦继位称王(公元前585年),吴国开始有确切纪年。随着吴国的崛起,梅里的都城已日益不能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而位于太湖东北岸的苏州,由于自然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寿梦二十五年(公元前561年),正式将都城迁至苏州,当时称作吴国。

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陆双棋盘格局的城池,自此,苏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后越国灭吴,并于公元前379年将越国都城迁到姑苏。公元前248年,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受封于吴,并以苏州(吴墟)为首邑,苏州至今有地名黄埭和位于苏州古城王洗马巷内的春申君庙。公元前222年,秦始皇在吴都城设会稽郡、吴县,自此,当时的苏州称为吴县,或有时称为吴州。公元589年,隋改吴州为苏州(以苏州城西姑苏山得名,苏州的名称始此。另姑苏山由吴王阖闾建姑苏台得名,现山上仍有遗迹)。公元778年,唐朝设苏州为江南唯一的“雄州”(唐制州分七等,“雄州”为二等),从此,苏州名称被固定作为通称。公元1113年,宋改苏州为平江府。综合历史变革,苏州有很多的别称:姑苏、吴、吴县、东吴、平江、吴中等等。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