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科技创新委员会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头条

头条

从“实验室”到“大市场”!园区让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时间:2024-02-01 10:41:00   |   来源:     本文被阅读次数:

近日,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产品——“苏研保”全国首单产品签约仪式于苏州工业园区举行。苏研保首创“保险+鉴证服务”双重风险管理模式,通过保险为企业和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提供保障,推动更多优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到“大市场”。“全国首个”、“全国首单”,为何会花落园区?园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究竟有何优势?


一直以来,园区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充分释放科创平台“创新加速器”作用,不断激励企业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数量、质量和转化速度上全力比拼,形成科技创新强大合力。

政策加持,打通成果转化“高速路”

近年来,园区坚持科技创新第一动力,以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速孵化未来产业,在产业链关键细分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真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2018年,中科苏州药物研究院(以下简称“苏研院”)自有研发载体建成后,逐步扩展药物化学平台、药效评价平台,并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上海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瑞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等高校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任务分配、分享权益的方式高效推进项目研发十余项。
    经过四年的投入,苏研院与上海药物所首个合作创新药项目成功转让国内知名头部药企,合同总金额1.5亿元。与此同时,苏研院合作开发的其他项目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成果转化工作也在持续推进中。
    资金投入大,研发周期长,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极为不易,一项项成果诞生背后离不开各类政策的“最佳助攻”。2022年底,园区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细则》系列政策措施,充分释放政策红利和引导作用;2023年7月,园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启动兑现,发挥财政资金政策引导作用,以“真金白银”助推科技成果转化;2023年12月,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召开。现场,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联盟启动,苏州工业园区创新需求服务平台、《苏州工业园区科技成果汇编手册》和科技成果转化保险产品(苏研保)发布,有力有效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畅通科技成果“供给-转化-落地”。
    除此之外,围绕重点产业持续推进概念验证中心建设,升级发布“园易联”品牌等,园区多措并举持续助力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与企业、金融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的高效精准对接,进一步落实产业化导向,充分释放科研院所、高校、科技企业等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优势,加速产业集群建设。

平台聚能,激发成果转化“强引擎”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有力有效,需要高能级科创平台以更精细、更专业、更综合的服务融合集聚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让科技成果实现从“书架”到“货架”的无缝衔接。
    高端分散式污水处理装备综合服务商力鼎环保通过在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开展“揭榜挂帅”技术合作开发需求发布,成功对接高校,实现产学研对接;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与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实现技术创新需求与科技成果精准对接;苏州维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省产研院合作共建企业联合创新中心……
    “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激励园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继续向“高能级”挺进,不断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赋能科技成果转化全链。
    目前,园区已拥有苏州实验室、“一区两中心”、姑苏实验室、桑田科学岛等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汇聚了一批院士专家,已集聚大院大所37家。其中,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队”科研院所有15家。
    园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正在形成多点开花的全方位战略布局,充分“聚能”“释能”“赋能”,激发创新“裂变”,形成了高水平的创新生态,激发了产学研市场化活力,营造科技成果转化的良好生态。

搭建桥梁,跑出成果转化“加速度”

创新联合体是在强化科技力量国家战略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促进产学研协同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新型组织形式,旨在以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大任务为牵引,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让“出题人”牵头做好“答题人”。
    2023年底,苏州生物医药领域首个生态融合型创新联合体——苏州市介入医疗技术创新联合体于园区揭牌;今年1月,江苏省科技厅公布了2023年度江苏省创新联合体拟建设试点名单,其中,由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江苏省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成功入选,也是全省5家省创新联合体建设试点之一。
    思必驰研发总监樊帅介绍,公司牵头组建的创新联合体纳入省级试点后,将持续“聚焦”汽车、家电、消费电子等物联网行业以及文旅、金融、政务等垂直行业落地应用,帮助开发者实现大模型技能快速应用于产品,助力AI产品升级“进化”。
    作为产学研合作领域的“新生代”,园区对于创新联合体的组建原则就是“粮草充足”。
    长期以来,园区围绕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充分发挥产业龙头企业及重大平台院所资源集聚优势,积极布局组建创新联合体,聚焦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已于去年9月出台《关于支持创新联合体建设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了17条切实举措,全方位支持创新联合体发展,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持续发力,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目前,园区共立项省级创新联合体4家,占全省近30%,市级创新联合体12家,占全市近30%,均列全市第一。
    “组好局”才能“下好棋”。园区科技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仅仅是企业上下游的合作,更多的是把一些资本的力量也加入到创新研发的过程中来。所以构建的是一个从源头的研发创新,再到产业化,再到资本的支持‘一条龙’的产业发展生态体系。”
    今年是园区开发建设30周年,站在三十而立的新起点,园区将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并不断探索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积极引聚创新资源,大力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资源互补,催生更多重大科技成果,抢占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和“新赛道”,加快实现更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跃迁,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强力科技支撑。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