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开发地块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市容环境秩序不仅能够塑造城市的靓丽形象,还能为后续的高质量开发建设创造有利的前提必要条件,靶向提升发展能级,精准加强待开发地块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锚定园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战略目标,近年来,园区城管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持续深入提升待开发地块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在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具体实践中,总结发现了一些特点和需要加强的方面:
一是管理责任需进一步明确。待开发地块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因历史原因,容易出现管理缺失,是非法倾倒垃圾、违规开垦种菜、违法建设、无证流动经营的易发高发区域。
二是协同机制需进一步加强。待开发地块的开发建设紧跟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进程,管理周期普遍较长,涉及事项普遍较多。围绕常态长效精细管理要求,各部门需要持续夯实协同监管机制。
三是多元共治需进一步深入。待开发地块的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基础设施等问题,直接关系到周边市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管理部门要第一时间快速掌握民生诉求和治理成效,引导市民群众和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问题治理。
为进一步提升待开发地块的市容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和能力,园区综合执法局充分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多措并举打好摸底排查、综合治理、长效管控“组合拳”,推动待开发地块从“品质洼地”向“靓丽窗口”转变,为园区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携手共治强联动
各街道聚焦待开发地块治理难点,进一步健全跨区域跨条线协调沟通机制,积极与相关单位和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优化监管措施,强化问题处置。如唯亭街道与相关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组织专项整治,强化对待开发地块的动态监管;胜浦街道针对偷倒垃圾、违规开垦等问题,建立信息共享和快速处置机制,确保治理工作高效推进。通过区域联动、多部门协同,推动待开发地块管理迈向制度化、长效化。
因地制宜抓重点
各街道紧扣管理难点,坚持精准施策、重点攻坚,着力提升待开发地块的环境品质。如斜塘街道围绕违规垦种、车辆占绿停放、无证流动设摊等问题,持续推进专项整治,恢复绿地本色;唯亭街道融合“整治+赋能”模式,通过精准拆违、全面清理、生态复绿等举措,实现109.71万平方米闲置地块的综合治理,为土地集约利用提供示范;胜浦街道灵活采取“堆坡造型”“渠水阻隔”等方式,针对易发生偷倒的地块加强物理阻断,并结合生态景观提升,打造出居民休闲共享的绿色空间。
网格管理显长效
各街道以园区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为支撑,压紧压实网格主体责任,推动待开发地块治理从集中整治向常态化监管转变。执法队员坚持“徒步丈量”“挂图作战”,对辖区待开发地块进行全面巡查,落实“一地一策”精准治理要求。如娄葑街道建立“网格员+志愿者”协作机制,引导居民共同维护待开发地块环境,推动社会共治共管;胜浦街道构建“日常监管+夜间巡查+联合联动”机制,通过人防与技防结合,加强动态监测,实现问题发现即处置;金鸡湖街道将待开发地块作为城市管理数字化网格“一日三巡”的主阵地和主战场,推动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