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创始所长 马延和
马延和围绕《一碳生物制造与人工淀粉合成》主题,分析了生物制造与低碳生物合成的发展机遇,结合合成生物学现状,综述了低碳生物合成国内外科技进展与发展趋势,探讨了低碳生物合成的科技挑战与重点方向,对生物制造前景进行了展望。
分享中,马延和从生物制造切入,展开对一碳生物制造的介绍。生物制造,即通过生物体系来进行物质的合成、加工,具有原料绿色、可再生、环境高效清洁的特点,是可持续生物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已被国内外广泛关注。
当前,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大势所趋。在马延和看来,生物制造即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生物制造整个过程从原料到产品,核心是通过生物系统、生物工具完成,关注的问题包括原料、工具,也就是生物系统,还有过程。而如果实现大规模的生物制造,原料将是瓶颈所在。而一碳原料作为生物制造的基本来源,可以支撑大规模生物制造。
马延和介绍,一碳原料包括有机一碳、甲烷、甲醇、甲醛、一氧化碳,以及二氧化碳。“以二氧化碳做原料,可以推动石化资源,无论从应用、排放,还是碳中性变革,能够提供根本性原料解决方案。当前,人们对二氧化碳生物转化利用的能力较低,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则为高效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提供了新的机会。同时,合成生物学对一碳利用,生物制造方面的推动也非常明显。”
马延和表示,当前,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为未来的生物产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环境和技术支撑。迎接生物经济的新浪潮,通过生物技术,促进农业工业绿色化,产业国际化,未来的路并不遥远。
(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本人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