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博士后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搭建学术交流平台,7月10日下午,作为2024年(第十六届)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园区分会场分项活动之一的“纳米+”前沿技术与应用全国博士后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工业园区拉开序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人才工作处处长黄登才,江苏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封春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党委书记邓强,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朱正,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沈磊,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主任孙钱,国家杰青、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副系主任汪莱教授出席活动。
苏州工业园区是全球五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相关企业近1300家,产值突破1550亿元,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集群发展规模稳居全国第一。本次活动由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指导,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办,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共同承办。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等高校院所的130余名博士后齐聚一堂,将在为期两天的时间内,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学、功能材料等纳米领域的前沿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推介对接人才政策,共谋纳米技术的未来发展蓝图。
邓强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人社部门长期以来对纳米所博士后工作发展给予的指导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期待通过本次研讨会,各位专家学者和来自全国纳米相关领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交流、相互启发,进一步夯实纳米科技发展的基础,共同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难题。
封春晴在致辞中表示,江苏省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逐步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博士后制度体系、工作体系和服务体系,有效激发了广大博士后人才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苏州市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特别是苏州工业园区依托产业优势,在博士后引、育、留、用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希望博士后青年人才在江苏、苏州成就梦想、实现价值,超越自我、再攀高峰,为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贡献智慧力量。
黄登才在讲话中指出,以博士后为代表的青年科技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近年来,人社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意见、加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等政策措施相继落地,构建起了符合青年人才特点的管理服务制度。希望参会的广大博士后们能够向专家学习请教,与同行交流互鉴,共同激荡创新火花,为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活动中,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揭榜领题项目发布。当前,实验室聚焦半导体显示材料缺陷密度高、芯片能效低等基础科学问题,正开展关键材料、核心器件与集成芯片的创新研究。为进一步突破高质量材料生长与高性能芯片制备的关键技术,实验室面向全国博士后发布5个榜题,计划总投入180万元,期待各路英才前来揭榜。
一直以来,园区高度重视博士后工作载体建设,截至2023年底共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点46家,今年又有4家产业链龙头企业获批建设工作站。活动为2024年新获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华兴源创、瀚川智能、源卓微纳、第三代半导体研究院授牌。
现场还为2024年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代表颁奖。“卓越博士后计划”是江苏省聚焦重点领域、重大平台实施的专项博士后资助培养计划,今年,园区90名优秀企业博士后入选,占全省10%、全市67.2%,位列全市第一,入选数较去年增长55.2%,再创新高。
活动中,纳米博联中心优秀成员单位获授牌,6位博士后青年人才分别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江苏集萃中科纳米、中国科大苏州高研院现场签约。自纳米新材料产业创新集群博士后联合中心建设一年来,一批成员单位取得了优秀成绩,逐级晋升为国家级工作站,促进园区纳米科技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今年,园区还探索建立博士后“揭榜领题”长效机制,促进博士后科研成果转化落地,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当天,园区创新创业环境及博士后人才政策推介、优秀留园区工作博士后代表分享创新研究感言、纳米产业发展及科技人才政策介绍、半导体显示材料与芯片重点实验室推介、专家报告等丰富的环节为与会嘉宾带来前沿的科研视角和深度的政策解读。
近年来,园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通过健全完善政策、服务、平台支撑体系大力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博士后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园区共建有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3家、分站37家,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7家;累计招收博士后798人,已出站305人,190名博士后获评“江苏省双创博士”,201人入选“江苏省卓越博士后计划”;在站博士后共发表论文863篇,获专利授权309个,80人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
下一步,园区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紧密围绕产业布局、加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和博士后人才引育力度,以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园区新实践。
编辑 朱佳琪
2024年7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