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匠心独运,以“绣花功夫”织就高技能人才发展“华彩篇章”

时间:2024-02-08 09:34   |   来源:     本文被阅读次数:

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园区聚焦新时代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通过政策引才、产业聚才、赛事优才、生态育才,技能人才队伍呈现规模扩大、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区发展各类评价机230余家,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1.7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达45%,为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能保障。

■ 绘好绣花图,紧贴需求引人才

政策引领,推动技能人才梯次选拔。出台引博育匠人才支持计划,加强优秀高技能领军人才引进,先后11人获评省双创人才(高技能创新类),8人获评江苏工匠,2人获评省卓越技师,17人获评姑苏高技能领军人才,10人被认定为特级技师,1个创新团队获省“2023年度十大绝技绝活称号。


产才融合,打造技能实训优质平台。立足产业发展特点,聚焦企业实际需求,成立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创新发展联盟,在培训资源开发、实训平台互补、技能评价扩展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

以赛引才,释放技能提升强大效能。连续5年举办金鸡湖技能邀请赛,吸引29个省区市的79所高校和2200余家企业共5100余位选手来园区参赛,为广大产业人才打造交流与展示的平台,培育高技能人才与高质量发展双向奔赴的持久动力。

■ 穿起绣花线,搭建平台育人才

发挥企业主体作用,促进职工岗位成才。 培育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机构,备案企业总数累计230家,2家企业参与直接认定试点,3家企业获得第三方评价资格。依托区内42家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以及企业选拔的技能名师,开展带徒传技,为企业培养技术骨干力量。

发挥院校基础作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鼓励企业和院校开展企校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合作,完成企业新型学徒制项目59个,培养学徒超1400人次。开展区内重点企业需求调研,实施重点产业专业(工种)培训项目121个,覆盖300家企业1.6万名企业职工,7门课程入选苏州市项目制培训优秀课程。

发挥多元协同作用,支持建设培训载体。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及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需求,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建立公共实训基地24个、企业培训基地19个,累计培养高技能人才3.2万余人。2023年园区8家单位获评市级数字技能人才实训基地、3家单位获评市级数字技能首席技师工作室,获评数量居全市第一,成为数字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


■ 注入绣花情,优化评价识人才

建全多领域人才评价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行业组织、各类院校积极开发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江苏省行业评价规范,开发的工业视觉系统运维员”“生化检验员国标填补了产业人才认定标准空白。研究制定全国首个《生物医药工程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累计902人通过评审获得职称证书。2023年全省集成电路专业职称评审试点落地园区,共有248人获证,开辟了人才评价又一新赛道

推进技术技能人才融通发展。推进国际职业资格比照认定职称资格和境外职业资格持有人享受相应技能等级待遇。目前园区已有27项生物医药、45项纳米技术、75项人工智能产业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可比照认定职称,69名持AHK机电一体化证书的员工通过国(境)外职业技能比照认定取得换发证书。82名技能人才通过职业发展贯通机制获评职称。

聚力强化竞赛成才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技能竞赛对技能人才培养选拔的引领示范作用,连续举办13届高技能大赛,对接市赛省赛设立项目20余个,累计7.8万人次参赛,累计获得19块苏州技能状元大赛金牌和3块江苏技能状元大赛金牌。


下一步,园区人社部门将深入落实人才引领战略,创新方法、优化措施,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人才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园区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发挥技能人才力量。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