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委员会
干练的马尾辫,浅蓝色的职业装,眼神专注而灵动,讲话不疾不徐,让人很难把眼前这位温婉的“小姐姐”与长期战斗在体外再生血小板领域一线的“颠覆者”联系起来,这就是苏州血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朱芳芳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今年1月,血霁生物宣布获得中科康美数千万元资本投资。这笔增资将用于继续推动血霁生物多个血小板相关管线的IND申请和正式临床试验开展。朱芳芳表示,致力于体外血小板再生从而在临床上造福患者,是她创立血霁生物的初衷,“尽管这一过程会经历各种困难,但大家都在期待天晴的那一刻。”
血霁生物
出生于1985年的朱芳芳本科就读于兰州大学生物技术基地班,毕业后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完成细胞生物学博士的学习,博士毕业后出国做了长达七年的博士后研究。“创业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觉得苏州的创业氛围非常不错。”朱芳芳介绍,当时国内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行业已经在蓬勃发展,而她所研究的血小板再生这个领域国内尚未有人涉足,技术上具有稀缺性。
2021年,朱芳芳决定创立血霁生物,这是全球第三家、中国第一家血小板再生细胞治疗公司。人工造血一直是科研人员的梦想,但从产业角度来讲,还没能完全进入到可以大规模产业化的进程。朱芳芳说,尽管自己和血霁生物可以说是“孤勇者”,但他们对市场和技术都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思考,很快就在苏州聚集起了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团队。
短短四年间,血霁生物迅速崛起,先后被评为苏州工业园区科技领军企业、省级小微企业双创基地,以及中国、江苏、苏州三个层级的潜在独角兽企业。“苏州让我们享受了很多政策上的扶持,可以安心做自己的药物研发。”朱芳芳认为,苏州工业园区生物医药产业高度密集,很多大大小小的明星企业在这里成长,是非常理想的创业首选地。
眼下,血霁生物正瞄准推动血小板再生的“第二次输血革命”而努力。
血小板是人体血液中体积最小的一类血细胞,主要参与调控体内止血、凝血过程,血小板的数量缺失或功能异常可能随时危及生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手术和治疗方法得到应用,临床用血的需求剧增。而长期以来,献血是采集输血用血小板制剂的唯一途径。对此,朱芳芳和血霁生物渴望带来破局之道——突破血小板再生底层技术,研发、开发体外再生造血谱系。
如果通过干细胞技术体外再生血细胞,从而实现从药厂中生产出血小板,并供应到临床端,有望颠覆一直以来依赖献血的输血方式,解决国内临床血小板短缺的困境,这对患者而言意义重大。“我们说‘第二次输血革命’的意思是,期待未来我们可以从药企、工厂里大量地生产出血液,这将是一个巨大的变革。”朱芳芳说。
“第一次输血革命”
第一次输血革命一般指的是1900年奥地利医学家卡尔·兰德施泰纳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系统。在此之前,输血常常因血型不匹配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甚至患者死亡。兰德施泰纳通过实验发现,人类的血液存在不同类型,即A、B、AB和O型。这一发现为安全输血提供了关键的理论基础,使医生能够在输血前进行血型匹配,大大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从而开启了现代输血医学的新纪元,被称为“第一次输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