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代表委员风采 > 委员风采

委员风采

黄煜伦委员:神经外科医生的坚守与奉献

时间:2022-06-21 17:25:03  来源:    本文被阅读次数:


黄煜伦,政协苏州市姑苏区(园区组)第三届委员会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独墅湖医院神经外科主任,从事脑肿瘤、脑积水、脊柱脊髓疾病、脑血管病等临床治疗和研究20余年,任中国抗癌协会胶质瘤专委会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电生理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胶质瘤专委会MDT学组委员等。2013年获王忠诚中国神经外科青年医师奖;获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

立志学医,秉持初心

学医是黄煜伦年幼时就萌生的理想。他就读的小学离苏州医学院仅500米,每天上下学都会路过医学解剖室,慢慢地黄煜伦对探索人体的奥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初中,他所就读的苏州中学离苏州医学院也是一路之隔,在日复一日的熏陶下,他越来越坚定自己学医的理想。经过数年的寒窗苦读,黄煜伦以当年江苏省考生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被苏州医学院录取。漫漫学医路,黄煜伦越来越认识到学医不仅仅是他的理想,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在毕业后留校进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选择科室时,黄煜伦选择了难度和挑战极大的神经外科。在神经外科的临床工作中,他认识到脑胶质瘤是神经外科最为棘手的疾病之一,且治疗手段极少、进展快、致死率极高。胶质瘤患者刚入院时家属的殷殷期盼直至最终的绝望无助深深地刺痛了黄煜伦的内心,后来他便将自己的研究方向确定为最难出成果的胶质瘤,只为能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胶质瘤患者。

攻坚克难,心系患者

为了帮助脑胶质瘤患者赢得更长的生存时间,黄煜伦作出了许多努力。

临床工作上,他深知神经外科手术是技术难度要求最高的手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为了达到胶质瘤治疗的第一要务“安全范围内的最大切除”,他苦练手术技巧,日益精进自己的手术能力;同时也在不断学习外科手术的各种新技术,通过对术中电生理、唤醒麻醉,多模态融合等技术的学习,黄煜伦一次次为患者精准切除肿瘤,不断突破生命禁区。除了对自己手术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外,黄煜伦还不断探索脑胶质瘤更好的诊疗模式。作为独墅湖医院脑胶质瘤MDT小组的发起者,黄煜伦通过和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学科紧密合作的模式,每周三下午各个科室的主任聚在一起,每个患者讨论20—30分钟,为脑胶质瘤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科研工作上,黄煜伦深知想要实现脑胶质瘤治疗的进步,离不开相关基础研究,所以从研究生时期他就一直从事脑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在国外博士后的学习中也继续研究脑胶质瘤的侵袭机制。十年磨一剑,2021年黄煜伦在著名国际期刊ScienceAdvance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论文,对胶质瘤侵袭特性与钾离子通道,线粒体功能相关,针对该靶点可以胶质瘤治疗的新靶点。同时,黄煜伦为了探索免疫疗法CAR-T技术在实体肿瘤上应用,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并且已在数例病例上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部分患者实现了肿瘤的PR(部分缓解),个别患者甚至实现了肿瘤的CR(完全缓解),这种免疫疗法为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全国20个省市的患者慕名前来就医。

坚守一线,医者担当

在疫情中,苏州市独墅湖医院发热门诊承担全市黄码隔离人员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今年的3—4月里,黄煜伦曾多次为在发热门诊的急症病人进行脑部手术。

3月20日夜间,由外院转诊一位隔离人员至独墅湖医院发热门诊就诊。经过仔细阅片后,黄煜伦认为患者有高血压病史,虽然头颈CTA结果阴性,年龄较轻,不排除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畸形、烟雾病等相关脑血管病,若再次破裂出血可能危及生命,建议完善目前脑血管检查的黄金标准——脑血管造影。黄煜伦立即汇报相关事宜,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为顺利完成医院第一台发热门诊DSA手术,医院各部门领导均严阵以待。3月21日上午,黄煜伦带领团队为患者进行手术,因为涉及新冠防控,手术期间必须在20斤的沉重铅衣外面套上厚厚的防护服,手术历时1小时20分,较一般脑血管造影手术时长延长了40分钟左右。好在手术未见动脉瘤等相关脑血管病,说明接下来可以按照高血压脑出血进行治疗,黄煜伦悬着的心也暂时放下了。

然而,让人担心的情况发生了。患者于病情平稳2天后的半夜出现了意识恶化,经CT复查发现患者出现了急性梗阻性脑积水,凌晨2点多,黄煜伦紧急从家中赶至医院为患者进行手术,术后患者恢复如初,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患者夫人表示隔离时期发生这么惊心动魄的事让她永生难忘,若不是遇到黄主任后果难以想象!

在医学的道路上,黄煜伦始终以谦恭勤勉之心求学,以严谨创新之心科研,以专注悲悯之心救治。黄煜伦深信“仁术济世”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对医生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要求,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曾经的诺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