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我和园区的故事|48张登机牌背后的园区精神

时间: 2024-08-30 09:27 |来源: |浏览量:|字号:

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华夏大地上的生动实践,历经30多年的风风雨雨,园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孕育了独特的园区精神。有人说苏州的发展有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我1997年加盟园区管委会,一直干到2014年10月退休。我们和园区共成长,园区经验教育培养我,园区给了我施展抱负的舞台。

2010年我在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任副主任,分管经发局和一站式服务中心,负责园区的企业服务工作,联系海关、国检等部门。当时园区有13000多家中外企业,有些企业的发展事项会涉及审批、监管,有的权限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国检、药监局、证监委、审计署等,当企业面临这些至关重大的事项时,都会找管委会寻求帮助,于是我就常常会带着企业高管“跑步(部)进京”。特别是2010年韩国三星819(液晶显示屏)项目审批到了关键时刻,当时的情势是全国多个地方都想上液晶显示屏项目,国家政策限批两条,综合评审后有5家报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待审,国家发展改革委集合全国一批专家在北京进行集中评审、答辩,最后报国务院批准了苏州和广州两家。2010年9月底我调到宿迁市去工作,回顾2010年1月到9月,这9个月我几乎每周都要跑次北京。

2021年园区开展“学党史、学园区精神”活动,老干部局动员我写文章回顾这段历史,我在家中翻箱倒柜找了一遍,找到2010年1-9月的48张京沪之间的登机牌。有的登机牌当时没保留,丢失了,有时是火车往返,留下的48张登记牌就是那段“空中飞人”历史的见证,更是园区精神在我们身上的体现。

回想当年跑北京的任务,一是亲商、为企业服务,带着企业高管到北京有关部委汇报,如项目审批、企业上市、进口设备审批等;二是筹备理事会,带着理事会要争取的政策事项向各部委汇报,和他们沟通、完善。那段时间既要工作又要频繁出差,虽然辛苦,但也收获满满,我们学会了如何与不同层级的政府部门沟通协作,借鉴、创新,如何为企业精细化服务,圆融、共赢。实践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园区精神的伟大,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我们成长,成为推动园区可持续发展的不懈动力。

跑北京多了,待在家中的时间就少,老母亲生病,我对她愧疚很多。那时候经常半夜三更还在路上,我和夫人约定过了晚上10点就不回家,睡在办公室。遇到雷电、暴风、大雪等极端天气,滞留机场时间很长,身心疲惫,为了不耽误工作,有时还要转到杭州、常州、南通等周边机场。根据东方航空公司给我的短信,2010年9月份我的航空积分达到了155627分。

职场如道场,入场需修炼,园区人的奋斗拼搏精神、园区的亲商服务理念始终支撑和鼓舞着我做好本职工作。那时我的办公室始终放着西装和出差用具,虽然工作和旅途辛劳、焦虑,但心态积极。时年我已56岁,有一次跑北京,时任园区管委会主任杨知评表扬我,说:“顾主任真辛苦,一把年纪了,还要像年轻人一样冲来冲去。”我心里对自己说:“顾玉坤你真幸运,年纪虽大还能像年轻人一样冲来冲去,说明你身体很好。”这就是我的真实心态。

2010年8月19日21时30分我从北京飞虹桥机场,给领导和同事发短信:“今天是819项目一周年纪念日,回首这365个日日夜夜,我们的付出实实在在,参与过程中看到学到和悟到的东西许许多多。只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唯有不懈怠,往前冲,我心无怨,我心无悔。与各位领导和同事共勉。”

今天的园区仍面临着许多创新挑战,需要激发创新动力、汇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生态和塑造创新文化,园区精神是推动创新的引擎、凝聚人心的纽带,“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仍将为园区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作者 顾玉坤

《苏州日报》2024年08月30日A08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