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English|日语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党建引领打造“爱心港湾”

党建引领打造“爱心港湾”

去年下半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星湾社区创新推进红色管家项目,逐渐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

去年下半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星湾社区创新推进红色管家项目,逐渐形成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治理模式

苏州日报 时间:2021-04-10 19:57
时间:2021-04-10 19:57|来源: |浏览量:|字号:

当门对户一家亲,楼上楼下一家人。

和街道、社区相比,楼幢是更小的组织。如何将左邻右舍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多元共治的格局?去年下半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娄葑街道星湾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推进红色管家项目,逐渐形成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将服务延伸到“家门口”的社区治理模式。如今,“爱星湾”成了社区居民共同的特征,不管是党员“主心骨”,还是群众“生力军”,都在用实际行动打造服务大家的“爱心港湾”。

红管带头

上门入户问需又问计

听说过河长、路长,可你听说过“桶长”吗?在星湾社区,有一支由居民志愿者组成的垃圾分类督导员“桶长”队伍。他们是小区生活垃圾分类的责任人,每个人都要管好对应编号的垃圾桶。每天,“桶长”们会分散在社区各个垃圾分类投放点,督促居民正确投放。他们以定期公布的垃圾分类巡查红榜上的编号为荣,主动利用空闲时间做好所在楼道垃圾分类宣传,耐心指导居民进行分类,确保不会出现未经分类随意投放的情况。

创新性实行“桶长制”,源于星湾社区党总支红色管家队伍上门入户听取群众心声的实际行动。去年下半年起,星湾社区聚焦“绿色社区”建设,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和洁净家园行动。“采取行动的第一步,是听取居民意见。因此,红色管家团队面对面收集了居民对环境提升的意见,同时抓住了党员这个‘关键少数’,对问题有针对性地逐个击破。”星湾社区党总支书记潘建静说。

以红管项目团队为依托,星湾社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起了“1+7+N”组织框架。其中,“1”即社区红管团队;“7”为社区班子成员带头组成的环境整治、楼道自治、安全防护、健康服务、文化惠民、爱心送餐和青少年服务7支志愿队;“N”代表社区党员数量。“这一框架充分调动党员力量,鼓励他们主动在小区治理中亮身份、作表率,有效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潘建静说。

党员带头,上门入户不仅问需,同样问计。不到一年间,针对垃圾分类的“3+2”巡查机制、针对“431”火灾隐患整治的“警、察(查)、看、护”“四字诀”等工作方法随之诞生;人脸识别、微型消防车等技防“神器”也迅速配备。现在,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绿色逐渐成了星湾社区的“标签”。

居民参与

社区大小事都能“民主协商”

走进群星苑三区49幢门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楼道墙面上一幅装裱好的书法作品。“与邻为伴、与邻为善,构筑邻里关系,打造平安社区”短短20个字,颇见功力。墙角的大平台上,一张圆桌、几把椅子辟出了一个小小的居民议事厅,边上的墙面还分出了“互帮互助”“楼道自治”和“遗失物品”区域。作为星湾社区首先启动微自治的试点楼道,49幢门厅如此格局,既有社区探索楼道微自治的种种努力,也离不开红管志愿者王凤刚一家的实际行动。

“楼道自治方案是王凤刚跑上跑下从邻居那里征集汇总来的,美化楼道的书法作品是他女儿王琦写的。他们一家忙里忙外,总是冲在服务居民的第一线。”潘建静说。收集居民意见、自掏腰包送新春祝福、帮助社区上情下达当好“二传手”……在星湾社区,“王凤刚”们正拧成一股绳,汇集楼道自治“邻”聚力。他们结合社区楼道微自治项目,成立了自治小组,在日复一日的联系群众、服务居民中成为邻里关系的“黏合剂”。社区更是由此摸索出楼道微自治“五步法”——问需求、设阵地、建机制、定主题、办活动。

“楼道门厅成了居民议事厅,大家对楼幢治理有什么意见建议,都会在这里讨论。”潘建静介绍说,社区还与居民商议制定了一套完整的事件处理闭环机制:一旦发现问题,可自行解决的由大家商讨解决处理;不能自行解决的,集体商议确定解决方案后,上报社区由社区协助解决。由此,群星苑三区49幢形成了凡事有商议、决议必执行、执行有结果、事后必总结的“民主协商”制度。截至目前,该幢居民自主开展楼道议事会10次,自主协商解决问题12个,组织开展楼道大型活动2次,开展亲子互动活动10余次,楼道治理巡查实现常态化。

如果说“民主协商”是群星苑三区共同的基调,那“一楼一品”的特色楼道文化,则彰显出各楼幢不同的气质。目前,围绕“芡实文化”“睦邻友好”“孝老爱亲”等多种主题的15个特色楼道建成,其中增设的照片墙和信息互动版块,也成了展示社区治理成效和居民交流分享的平台。“各楼幢还按照各自的特色和主题,精心组织各类文化活动,让更多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潘建静说。

汇聚合力

扩容“红色朋友圈”精准服务

星湾社区的“原住民”许衷寒,有着30年从医经验。最近,在他的推动下,苏州市卫健委直属联合党支部、市急救中心党支部和市卫生计生统计信息中心党支部与星湾社区党总支结对共建。每周一,也成了许衷寒定期到星湾社区“坐诊”的固定时间。“大学毕业时,我带着‘三个子’——破箱子、破席子、破帐子到工作单位,如今即将退休,有幸带着‘三个支’回到社区,为大家贡献力量。”许衷寒说。

作为星湾社区的“义诊明星”,许衷寒的爱心反哺,也是爱心的接力。据悉,他的母亲住在星湾社区,每周的工作日都能享受娄葑街道“爱心厨房”助餐服务。“饭菜由街道统一制作,由社区志愿者送到我母亲那里。老人家每天都能吃到热气腾腾的饭菜,这种服务精神让我很感动。”许衷寒说。因此,他希望用自己微小的行动,把爱传递出去。

青年党员王琦的公益书法课、高级工艺美术师金国荣的剪纸课程……星湾社区的党员们带头,带出了红管志愿者的服务精神,激发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更带来了社区“红色朋友圈”的扩容。这段时间,星湾社区已与娄葑城管、派出所、人力所等部门结对共建,谋划将各种普法宣传、招聘岗位信息送到居民家门口,切实提高居民幸福指数。

“基层治理不是社区的‘独角戏’,而是要集民智、聚民心,充分梳理挖掘资源,汇聚社会力量唱一出‘大合唱’。”潘建静说。接下来,社区将聚焦街道“1+5”爱心系列闭环模式公益项目,充分发挥党建优势,吸引、调动更多资源精准服务居民需求,让居民们在身体力行的“爱星湾”行动中打造一座“爱心港湾”。

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苏州日报》2021年04月10日A06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