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English|日语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聚焦

跑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加速度”

跑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加速度”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苏州工业园区强化引领意识,担当探路使命——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苏州工业园区强化引领意识,担当探路使命——

苏州日报 时间:2021-01-17 16:19
时间:2021-01-17 16:19|来源: |浏览量:|字号:

低开高走、持续向好、逆势上扬。昨天召开的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扩大)会议,用12个字勾勒出一条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为苏州工业园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规划和开展省级社会主义现代化试点的收官之年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复杂的变化,园区聚焦项目建设“一号任务”、科技创新“一号动能”、自贸区建设“一号工程”,全力以赴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一年中,园区上下抢时间、补任务,以引进1086个科技创新项目、其中82%来自新兴产业的骄人成绩谋定了未来;以13家企业入选2020年度苏州集成电路企业20强、全球前十大集成电路产业封测企业6家落户、9家企业位列国内封测行业30强的强大优势为新旧动能转换添彩;以入选“国家5G车联网城市级验证与应用项目”和全省首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基地的荣誉为“十四五”顺利开局贡献力量。

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园区始终将“争第一、创唯一”写在发展旗帜上,全面推进更高水平开放、更大力度创新、更深层次改革、更高质量发展,奋力走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前列,跑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加速度”。

科创策源涵养创新动能

两企业处于新冠疫苗研发“最优赛道”

疫苗,代表了生物医学的最高承诺——疾病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关于疫苗的讨论一浪高过一浪。在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条赛道上,核酸疫苗因代表着疫苗研发最为前沿的技术,成为全球竞争激烈的领域。在园区,艾博生物、艾棣维欣两家生物药企业参与到我国两款新冠肺炎核酸疫苗的研发中,分别成为我国mRNA疫苗和DNA疫苗“零”的突破的亲历者。目前,这两款新冠肺炎核酸疫苗均获批临床并进入二期试验。此前,我国从未批准过mRNA疫苗和DNA疫苗进入临床。

在园区,作为“一号产业”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喷薄出强大的创新力,不仅产业产值多年保持20%增长,创新型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近三年新批生物创新药数量、企业融资总额等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目前,包括信达生物的四款单抗药物、恒瑞盛迪亚的艾瑞卡、百济神州的百悦泽、再鼎医药的则乐以及和黄医药的爱优特、苏泰达等9款产自园区的创新药已成功投入市场,为患者带去了新希望。

“我们有了170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集聚,产业竞争力两年蝉联全国第一。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接下来的目标,不仅是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更要强化科技创新的策源功能。”昨天的大会上,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这样擘画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未来。

策源功能,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成为源头,即技术的第一创造者、产业的第一开拓人。对于综合实力已雄居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第一方阵的园区来说,成为“策源地”既是一种底气,也是一种担当。强化科创策源功能,意味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路径,更好地引才、留才、育才,加速集聚全球创新资源,释放创新能力。面向未来,园区将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加速布局创新药物、前沿诊疗技术、高端医疗器械、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支撑产业、产业链配套支撑服务体系,全力锻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一号产业”。

制度牵引带动改革全局

营商环境位居长三角区域园区类榜首

开一间小吃店,从拿到营业执照到正式开门迎客,其间还要办理消防安全许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备案等多项许可。这一切对于小吃店主来说,既是“体力活”,又耗时不少。但随着去年6月园区实施行业综合准营改革,这种来回跑的情况有了改变。现在在园区开小吃店,市场主体只要跑一次腿、交一套材料、找一个窗口,几个工作日拿到一张“准营证”后,便可开门迎客。

园区27年的开发建设历程,就是一部刀刃向内、自我改革的历史,创造出了无数个“第一”和“唯一”。面对“一带一路”倡议,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去年以来,园区以制度的创新牵引带动改革全局,为园区的“第一”和“唯一”经验添砖加瓦:全国首创“10+N”产业用地出让模式,率先试点土地用途综合利用,创新实施政府投资基金协议转让,获批地方金融机构设区市级审批权限;企业开办一窗受理压缩至1个工作日,“证照分离”改革事项平均办理时限比国家承诺时限减少15个工作日;颁发省内首张外商独资经营性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办学许可证,在16个高频领域探索行业综合准营改革……

深水区的系统化改革,带来的是更高效的政务服务和节节攀升的营商环境。根据《第二届长三角地区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园区位列长三角营商环境发展水平评估园区首位。外资项目发展持续“走高”,国际资本的一再青睐,让这个“第一”愈加实至名归。去年,园区新设外资项目295个,增资项目142个,完成注册外资35.2亿美元,同比增长81.4%;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省统报),同比增长100.6%。在“引进来”的同时,园区还以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为依托,加快企业“走出去”布局全球的脚步,目前已累计服务616个境外投资项目,中方协议投资额达116.8亿美元。

27年开放创新的实践,汇成了中国开发区建设的“园区经验”,更“飞”出了一批优势互补的经济“飞地”。去年,苏相合作区实体化运作,苏宿工业园区实现全省共建园区考核“十一连贯”,苏滁高新区加快拓园进程,苏锡通、苏银、中新嘉善等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园区,正将越来越多改革创新的经验辐射开来,全心全意践行“探路、引领、突围”的使命。

产城融合托起民生幸福

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占比近九成

去年12月30日,园区首家公立三级综合医院——苏州独墅湖医院正式启用。这家从开工之日就备受关注的医院,承载着无数园区居民对“家门口”优质医疗资源的向往,也肩负着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对群众期盼的回应。据悉,独墅湖医院分两期建设,总建筑面积为50万平方米,设床位3000张。目前启用的一期建设面积为13.1万平方米,设标准床位800张,已引进专科排名全国前五位的4个A类团队。

近年来,园区聚焦辖区民生服务中的“短板”,聚焦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在一个个实事项目中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去年,金鸡湖隧道、独墅湖第二通道、星湖街隧道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东沙湖实验中学、金鸡湖学校苏桐路校区等9所新学校竣工启用,一批邻里中心建成投用,一方面托起了民生“稳稳的幸福”。另一方面,住房公积金“减免缓”等优惠政策的实施,长期护理保险第二阶段试点、全国首个电子劳动合同标准发布等“先行先试”的措施,则让产业、城市、人之间日益共生互融。

走在园区,蓝天、碧水、净土是这座现代化新城的“标配”。这一切,得益于园区的“三大攻坚战”。去年,园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6.7%、列市(区)第一,水环境考核断面达标率100%。截至目前,辖区连续四年获评“国家级经开区绿色发展最佳实践园区”。徜徉在优美的环境中,金鸡湖畔的一个个文化地标,又将园区时尚、活力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两年,中超联赛、金鸡湖双年展、金鸡湖龙舟赛、iSING!苏州、唐诗名篇音乐会等重大文体活动,不光每年定时会为居民送上高质量的文化体验,还用创意激活了城市的时尚文化基因。1月上旬,赖声川表演工作坊落户园区。在首场活动上,赖声川与观众分享了他多年的创作经验和创意学心得。“苏州有先进的科技和古老的文化,在这里我们能对传统文化给予尊重、对新兴事物进行创意开发。”赖声川说。据悉,在“苏州表演工作坊”今年的计划中,“上剧堂-赖声川的戏剧创意学堂”会设计一系列课程,在帮助孩子用表演训练的方式调动感官、开发创意,协助各行各业的人才认识、提升自己。

“发展城市新中心,是园区在全市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新格局中的新定位。”吴庆文说,面向“十四五”园区上下将强化引领意识,担当探路使命,园区将强化科创策源、开放窗口、专业服务、时尚消费、文化交流和城市样本六大功能,提升汇聚能力、辐射能力,胸怀大局看园区、跳出园区看园区、面向未来看园区,加速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苏州日报》2021年1月17日A01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