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热点专题 > 垃圾分类新时尚扮靓园区 > 相关报道

“观察行” 直击垃圾治理第一线

走进“宝藏”宣教基地、垃圾中转站、厨余垃圾处置终端,市民观察员开启首堂沉浸式环保课——

时间:2022-08-08 09:11|来源:|浏览量:|字号:
上周五,30多名热心市民、苏报“新蕾小记者”代表应邀参加了由苏州市城市管理局、苏州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垃圾分类 让文明零距离——苏州市垃圾分类观察行”首场活动。

在苏报环保志愿者、苏州市“小蜜蜂”垃圾分类宣讲团讲师们的带领下,“市民观察员”们走进国家级垃圾分类教育基地、生活垃圾中转站以及垃圾处置终端。通过近距离了解生活垃圾如何精准投放,被丢弃的物品如何实现无害化处置、资源化利用,大伙对苏城的垃圾治理现状以及践行“指尖文明”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理解。

活用“黑科技”

“宝藏”基地学分类

你想过在一场沉浸式智能体验中玩转垃圾分类吗?在此次活动的首个目的地——苏州市垃圾分类宣教体验中心,文明“新时尚”正以这种时髦的宣传方式呈现在市民眼前。

别看这里外观平平无奇,场馆内却藏着不少中小学生、年轻一族喜爱的“宝藏”,“黑科技”元素随处可见。如今,它已成为国家级的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教育基地。

在“前后对比,时空变化,虚实交替,声光结合”的体验场景中,自然环保教育、浸润式体验、视觉冲击技术实现了深度融合。场馆内,以“交换 唤醒”双重环保理念为主题的“换醒屋”,为各种大家不需要的物品找到了再利用的“新家”。运用AR体感加强技术开发的电子游戏,吸引了学生们围观参与,大家一一尝试各种垃圾投放、收运、处置全过程的模拟调度,在一次次闯关中提升分类“战斗力”;以电子感应方式设置的“有害垃圾连连看”,有用有趣又考验反应力,同样颇有人气。而大人们则对场馆的设计用心有着更多领悟。“我们发现每个分展厅主题不同,将‘参观’‘体验’‘共享’的理念一层层深化,让大家不仅在参观中掌握分类要领,还从科学的角度正视垃圾治理问题、推动环境保护、共享城市之美。”观察员徐先生说道。

大家纷纷表示,印象中的垃圾分类宣教场馆,更多的是“实物 展板”这种宣传方式,但踏进这个宣教体验中心,之前的认知完全被颠覆了。“这种融合了科技感和艺术感的互动宣传方式很时髦,更容易让年轻人关注、了解垃圾分类,提升文明环保理念。”

垃圾“运得清”

进车间探秘垃圾中转

垃圾中转站,是连接生活垃圾投放源头和处置终端的中间一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源头分好了,中端能不能运得清。”是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走进苏州工业园区车坊生活垃圾中转站时已是下午,过了垃圾大批量中转的高峰期。不时还有些许车辆进场卸料,量虽不大,但倾倒入车间巨型“垃圾桶”中时仍然发出了巨大声响,让身在车间内的观察员心头一震。但站在中转站外却几乎听不到声响,这是由于作业空间是半封闭式设计,阻断了声音的传播通道,最大限度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噪声污染。有了先进的离子新风系统和植物液除臭发挥作用,即便天气炎热,现场也几乎闻不到垃圾产生的异味。

“环境挺整洁的,设备要是不运转一下,倒也不觉得自己正站在垃圾中转站的一线车间里。”观察员们笑着说。

随着中转站工作人员的引导,大家边走边看,熟悉着垃圾从进站到出站的全流程。每天凌晨4:00多,中转站内已进入工作状态。装满其他垃圾的前端收集车进站,通过刷卡识别、计量称重、自动派位、垃圾倾倒、车辆出站,平均每天有约450吨其他垃圾在卸料大厅里卸料,经过渗滤液抽吸、完成站内压缩装车后,送到七子山终端,接受焚烧处理。其中收集到的垃圾渗滤液,则通过管道输送至苏州市工业园区餐厨垃圾处理厂进行处置。

中转站负责人潘月柱介绍,自2020年6月《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中转站收运到的其他垃圾里,不再混有建筑垃圾、厨余垃圾等,转运量也因此减少了。“这得益于大家能从源头做好规范分类。”

终端“处得了”

见证垃圾变废为“绿”

在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的比重占到了一半以上。因此,对于厨余垃圾的科学处置,是整个垃圾分类治理链条中的重要一环。

当天活动的终点站是苏州工业园区餐厨厂。这个由华衍环境产业发展(苏州)有限公司负责运营的餐厨厂,承担着辖区内饭店、机关、学校、医院、企业食堂及小区一日三餐厨余垃圾分处置任务。透过厨余垃圾处置区域外的玻璃墙,餐厨厂工作人员为观察员们详细指引并讲解了苏州工业园区厨余、餐厨垃圾变废为“绿”的全过程,

每天,陆续收运来的厨余垃圾会集中到这里,经过机械二次分拣、制浆、除油、厌氧发酵等一系列流程,产生沼气、沼渣和毛油。其中,沼气经过提纯后达到天然气二类气标准,直接并入市政燃气管网,供居民使用;沼渣直接在处置车间内加工成营养土,用于绿化养护;从厨余垃圾中提取出来的废弃油脂经过进一步处理,作为生物柴油被再次利用。

华衍环境生产收运部工作人员介绍,自疫情防控形势相对稳定后,每天厨余垃圾的处置量都在增加。目前,餐厨厂每天的厨余垃圾处置能力仍能满足需求。

据了解,在苏州全力推进垃圾分类的这两年,增加最明显的就是厨余垃圾。这些厨余垃圾独立分出后,进入全市10座厨余(餐厨)垃圾集中处理终端和248座中小型处理站进行专门处置,不再进入垃圾焚烧厂。这样一来,苏城每天减少的焚烧垃圾量能达到1500吨,有效为垃圾处置减了负。

观察员陈女士说:“之前,我身边总有人存在生活垃圾‘前端分,后端混’的顾虑。经过这次观察行活动,我回去可以帮助他们打消顾虑了。多举办这样的宣传活动,让更多人走进‘第一现场’看一看,大家都会更有信心和热情做好垃圾的源头分类!”

为了让更多人多渠道、多角度了解苏州的垃圾分类治理现状,认同、支持并做好垃圾分类,推动全社会合力“分”出绿色新常态,近期,苏报集团、市城管局将组织开展四次垃圾分类观察行活动,推出两条特色线路,邀请不同群体共赴“新时尚”探秘之旅,上好沉浸式的环保课,真正做好“愿分”“想分”“会分”。

记者 肖辛

《苏州日报》2022年08月08日A04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