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纳米,十亿分之一米,约等同于头发丝的五万分之一。而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尺度,于短短十余年间,在苏州工业园区撬动起千亿级产业,成就了“全球五大纳米产业聚集区之一”的发展盛景。
今年,苏州工业园区迎来“而立之年”,而园区的纳米产业也将“成年”。2006年,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落户园区,为纳米产业发展撒下了一粒“种子”;2010年,园区成立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随后建设苏州纳米城,推动园区纳米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逐步成长为国家产业高地,以科技创新为引擎,为建设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提供不竭动能。
多年来,依托苏州纳米城这一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园区规划布局了纳米新材料、微纳制造、第三代半导体、纳米大健康等发展领域,累计引进和孵化相关企业超1300家,其中上市企业16家,2023年产值突破1550亿元。经过持续的深耕培育,园区在国内外树立了“中国纳米看苏州、苏州纳米看园区”的良好口碑,有效塑造并逐步强化纳米产业资源加速向园区集聚的发展态势。
政策赋能 人才与产业“双向奔赴”
时间的指针拨回到2007年。彼时,科技创新的“种子”在园区生根萌芽,园区加速布局新兴产业,以前瞻眼光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这一年,苏州敏芯微电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敏芯股份”)创始人、董事长李刚参加了园区科技领军人才计划评选,并凭借MEMS传感器项目获评第一届科技领军人才项目。敏芯股份就此在园区扎根,开始了一场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推进园区纳米产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人才政策是首要的牵引力量。自2007年正式吹响高端科技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的集结号后,十余年来,园区持续迭代人才政策,迄今为止打造了完善的金鸡湖人才政策体系,并与国家、省市政策进行衔接,全力支持顶尖人才、高学历人才、青年人才、紧缺人才来园区创新创业。同时,苏州纳米城将人才发展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围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创新等重大方向,坚持项目牵引,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梯队。
现如今,漫步于苏州纳米城,创新人才、创新企业、创新项目的集聚为产业持续发展输送着不竭的动能。作为园区最具竞争优势的高端人才集聚地,截至目前,苏州纳米城已累计培育各类高端人才310人,引进院士团队10个,形成了园区领军、姑苏领军、省双创、国家级人才、国内外院士相结合的人才结构。
经过多年的创新深耕,敏芯股份作为中国MEMS领域的“拓荒者”,早已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领军者”,并于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成为“中国MEMS芯片第一股”。而像李刚一样,在园区这片创新沃土成功创新创业的,并非个例,而是群像。
“落户园区,是敏芯发展的起点。得益于政策、资金、生态、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敏芯多年来以技术为本、创新为核,不断推新出彩。而敏芯与园区的携手,正是人才与产业最美好的双向奔赴。”李刚说。
人才的优势撬动着产业的加速发展,也推动着创新企业的持续涌现。经过多年深耕,园区累计培育16家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上市企业,在高性能微球材料、MEMS芯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芯片等细分赛道实现科创版上市第一股。纳芯微、敏芯股份连续五年入选“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排行”,累计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8家。
创新先行 优势技术助力产业发展“加速跑”
今年以来,苏州纳米城频频传来科技创新的好消息。其中,就包括纳米公司引进的重大科技企业尚柔新能源研发的全新产品——35cm*35cm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经过国际权威第三方认证机构德国TUV南德评估,获得了16.8%的光电转化效率。公司研发团队成功攻克了相关技术壁垒并完成了效率认证,尚柔大面积柔性钙钛矿效率得以再破纪录。
与前两代太阳能电池相比,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优势突出,是目前最具产业化前景的新型薄膜太阳能电池。此次尚柔新能源打造的新品充分展现了“蝉翼”特性,具备了轻、薄、柔、透、高效率的优势,跟传统光伏形成市场互补及技术储备和迭代,在建筑光伏一体化、分布式光伏系统、便携和可移动光伏能源系统、室内光伏等方面有重要应用前景。
新兴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创新”是重要的关键词。在推动科技创新过程中,园区充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共拥有纳米产业集聚相关企业超13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30家,其中苏州纳米城注册落户企业超55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50家,已成为苏州纳米产业发展的集聚地,是苏州纳米产业当之无愧的“金字招牌”。
为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园区持续搭建日益完善的创新体系——在创新载体方面,拥有15个国家级创新载体,153个省级创新载体,引进建设苏州实验室、中电科产业创新中心、姑苏实验室、仿生材料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载体,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瞄准国家重大需求,突破材料生长、器件工艺、模块封装与集成应用等共性关键技术,促进创新能力和产业发展整体跃升。在创新平台方面,则建设了30个关键环节公共服务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3个。
多年来,一个个纳米技术创新的好消息接踵而至——纳微科技成功突破色谱填料孔径分布优化的关键技术,度亘核芯发布全球首款功率输出高达55W的单管器件产品,国创中心联合研发的MOCVD设备实现高质量氮化镓外延生长……园区纳米企业及科研院所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成果卓越,累计获得国家进步奖5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5项,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在金鸡湖畔构筑起纳米技术创新发展的高地。
精准服务 护航企业发展“全周期”
科技创新的可持续推进,离不开各方面的优质服务。从厂房选址到人才引进,再到融资对接等,园区的专业服务贯穿于企业全生命发展周期,助力企业提升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作为园区发展纳米产业的主阵地,苏州纳米城肩负着纳米产业投资者、建设者、运营者、服务者的多重角色。纵观纳米城十多年来的发展,除了孕育企业成长,纳米城还不遗余力地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多年来,纳米城不断探索充实“纳米产业生态圈”发展模式,探索出“十个一”产业培育机制,同时积极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上各个环节一一打通、环环相扣,通过创新驱动园区纳米产业逐步成长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
今年8月,苏州纳米城企业——苏州吉天星舟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星舟”)自主研发的新一代光学遥感卫星——吉天星A-03星(苏州一号卫星),搭载谷神星一号海遥三运载火箭在山东附近海域发射升空,随后卫星进入预定轨道飞行,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张刘如看来,吉天星舟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园区方方面面的支持。“园区拥有优越的营商环境,政策方面对航天产业也十分友好。无论是前期落户开业,还是后期申报融资,苏州纳米城团队都给予了企业极大的帮助支持,园区就是我们发展的‘宝地’”。张刘如说。
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纳米城还积极促进跨国企业和纳米城内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为企业共享需求方资源,至今已累计为美的、海尔、联合利华、松下等十几家世界500强企业提供服务。借力“国际产业集群—平台—苏州产业集群”的国际产业资源合作模式,园区还充分利用中英、中芬、中荷等国际中心,积极引进国际创新资源,在交流融通中,助力更多企业大放异彩,从园区走向世界。
以科技创新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园区纳米产业的主导性地位日益凸显。今年,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明确,到2026年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等四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6000亿元。以此为目标,园区将进一步集成战略科技力量,吸引各类创新资源,全力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程中展现纳米担当。
编辑 严春霞
2024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