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管委会首页
繁體 |English |日语 |无障碍 |关怀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专题报道 > 热点专题 >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复工复产进行时

智能制造让企业在疫情中逆风前进

新中建交30特辑

时间:2020-11-12 10:15|来源:|浏览量:|字号:

对于扎根园区多年的伟创力电子技术(苏州)有限公司来说,智慧则体现在智能制造的应用上。

今年,冠病疫情严重冲击制造业,但是伟创力一天都没有停产,并一度在50%的到岗人力下,发挥出80%的生产线效能,这个成就并非靠员工加班苦干得来,而是智能生产的显现。

伟创力的制造车间已实现设备自动化与生产线智能化。(薛之白摄)

如果说自动化的概念是“点”,那么伟创力车间的智能化就是“线”和“面”。在这里,所有设备互联、全部信息互通,汇集的数据交给类似大脑的系统来处理。

在生产线上,几乎看不见传统制造业的操作工人。无人小车根据物料情况,自动沿着导轨精确送料;从物料到成品,所有步骤自动完成,并且每一处的信息都同步到系统。

车间主管不论身在何地,都能利用网络实时掌握第一线信息,并且下达指令;无论是出差还是在家办公,都不影响效率。

智能制造也促使公司培养更具创新精神的人才。“如果招聘一名大学生,每天只让他机械似地操作设备,是对人才的浪费。”总经理杨建元说:“我们每季度会评选‘最佳点子’,奖励那些提出新想法的一线员工,他们的创新成果就是下个智能制造应用的雏形。”

除了内部驱动因素外,伟创力的成就也离不开园区的帮助。在区政府主导的智能制造研讨会上,企业可以分享彼此的“智造经验”,园区还组织企业到其他产业园观摩交流,进一步促进产业升级和智能化。

创耀自主研发的通信芯片,拥有多项专利。(薛之白摄)

高精尖自主研发芯片

中美贸易战引发的“断供危机”,让芯片自主研发成为火热概念。然而,对于从创立起就从事集成电路设计的创耀(苏州)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来说,他们已在这条道路上扎扎实实地走了10多年。

这家成立于2006年的企业,目前已有300多名员工,在通信芯片领域拥有多项专利。

公司总经理谭耀龙指出,芯片设计是高度专业化的智力密集型行业,园区的成熟制度,包括人才引进计划、员工薪酬补贴等,是企业发展壮大不可缺少的助力。

中国当下掀起“造芯热潮”,但也出现“一哄而上”的泡沫和乱象。对此,谭耀龙认为,高精尖行业一定要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相比之下,苏州工业园区的经验则有表率作用。园区拥有自己的创投机构,由专业人士管理,保证项目风险可控。另一方面,在土地有限的情况下,园区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路线。

谭耀龙指出,正是这种专业的发展模式,推动园区半导体产业稳步向前。

目前,园区已有多家半导体公司在科创板上市。下一步,在5G通信等领域拉动下,园区将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智能交通方案解决城市拥堵

除了企业方面的智能制造与研发,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还体现在城市管理方面,尤其是智能交通建设与应用方面。

《联合早报》记者在园区交警大队看到,民警和技术人员坐在一排排电脑前,通过敲击键盘对交通控制系统发布指令,指令的背后,是由监控影像和实时交通数据所生成的科学决策。

车管中队民警曹健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典型案例:以往每到“小长假”前一天傍晚,中央商业区(CBD)办公区的职员下班通勤交通流会与来CBD商业区游玩的游客交通流产生对向冲突,“外面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造成交通大面积拥堵。”

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后,交警与技术人员可以依靠数据分析,进行信号灯智能控制,根据实时车流数据与空闲车位信息,有序控制、分批放行,下班的通勤人士和过节的民众皆大欢喜。

在大型活动散场的管理方面,智能交通更是大派用场。位于园区的苏州奥体中心经常承办万人以上的文体活动,但由于附近的轨道交通还在建设中,因此,每当有大型活动,车辆和人员散场就会构成巨大的交通压力。

现在,交警与技术人员利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交通情况,在电脑中生成多种交通信号灯散场绿波方案,并从中实施最优方案,与以往单纯依靠交警在路口执勤相比,大幅提升效率。

对比前后举行的明星演唱会和国际足球赛,在交通压力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后者应用优化后的散场绿波方案,非机动车、行人散场时间比前者缩短了约26%,机动车散场时间则缩短约20%。

眼下,智能网联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正在高速发展期。展望未来,园区交警大队智能交通项目负责人束云峰介绍,相比无人驾驶技术的落地,更具挑战的环节在于混行时代的交通管理。

园区将利用“需求响应式放行”“自适应可变车道”等创新交通控制方案,优化交通信号灯周期与道路渠化,并利用虚拟城市建模技术,通过海量交通数据,对路况作出更精准的预测,提高智能网联时代道路的安全性与通畅度。

目前,园区已实现核心区域的智能交通全覆盖,建设了江苏省首条5G开放式智能网联测试道路,并计划到2023年,实现园区道路智能交通100%全覆盖。

新一代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现了智能感知、超前预警、精细治理、实景指挥、科学决策的“一网统管”模式。(薛之白摄)

智慧城市与智能化产业相辅相成

智能交通也是园区打造智慧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园区已建成了新一代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简称IOC),利用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科技,接入交警、城管、安监、国土、水利等多个信息系统数据,用技术赋能管理。

记者现场观摩了一起违法停车的处理全过程:监控探头拍到禁停区域内有一个物体,影像同步到云端,AI判断是一辆汽车,发出预警。摄像头识别出车牌号,系统直接向与之关联的车主手机发送一条信息,提示他在15分钟内将车开走,并告知其最近的停车场在哪里、有多少车位。

车主按时将车开走,这一事项自动关闭,全程不需管理者介入。若不然,系统则会将任务精准分配给属地执法人员,进入贴罚单流程,处理结果也将录入系统,汇入数据库,成为未来城市管理与规划的参考。

目前,IOC已开发了21类AI能力和16类物联感知能力,实现了智能感知、超前预警、精细治理、实景指挥、科学决策的“一网统管”模式,并打造了中国首创的大客流超融合实景指挥、无人机自动巡航城市治理等智能应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

智能交通以及智慧城市建设,与园区的产业发展互相促进。IOC中应用的很多设备与系统,都由园区自己的企业研发,包括无人机、测绘、物联感知等。

目前,园区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500家,产值约人民币360亿元。2019年,汽车制造业在工业总产值中占比超8%。未来,智能化产业将与智慧城市建设比翼齐飞,推动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化程度迈上新的高度。

作者/摄影 薛之白

《联合早报》2020年11月12日第10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