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一号产业”创新集群剑指世界一流

时间:2022-07-03 09:32|来源:|浏览量:

蓄势待发、破土盛开。苏州工业园区用十多年如一日的辛勤浇灌,加速生物医药“一号产业”出圈:不仅产业产值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长,在最新的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排名中,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五个单项竞争力中,产业竞争力、人才竞争力、技术竞争力均位列第一。去年,园区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1177亿元。

让创新“链”出精彩,让人才“链”上高地,让产业“链”向未来,园区正以创新势能“撬动”未来格局,加速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千亿级产业创新集群。

抢占产业制高点

让创新“链”出精彩

干细胞分化血小板作为全球新兴的尖端领域,在临床、药物和其它社会领域均有巨大潜在价值。目前,全球仅有3家从事血小板体外再生产业化的公司。位于园区的血霁生物是其中之一,也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该领域的公司。

“我们致力于满足血小板临床的刚需,期待为产业带来不依赖献血的‘第二次输血革命’。”血霁生物创始人朱芳芳博士表示。就在今年5月,血霁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据悉,这已经是血霁生物成立一年以来完成的第三次融资。

资本的认可,为企业的创新力写下了最真实的“注脚”。经过十多年的深耕与培育,园区用坚持和创新,滋养着生物医药创新型企业。截至目前,园区已聚集超2000家生物医药企业,走出了信达生物、康宁杰瑞、博瑞医药等一批明星企业,正瞄准各自细分行业最前沿的领域,不断去追求突破和创新,用勇气与激情演奏着各具精彩的“华美乐章”。

在新药研发领域,园区已上市新药18款,包括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泽布替尼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磅新药;累计获药物临床试验批件590张,其中累计一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484张,占比超80%,66个项目获国家重大新药创制支持。在医疗器械领域,园区已获二、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223张,其中三类378张;累计22个产品进入国家医疗器械创新产品审批“绿色通道”,其中11个已获批上市销售。分子诊断、植介入高值耗材、高端影像设备等领域呈集聚效应,部分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朗润、飞依诺、康众等企业的一批高端产品打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及欧美市场。在生物技术及新型疗法领域,园区已集聚超过100家相关企业,细胞治疗、生物芯片、基因测序与合成等前沿领域形成一定规模和技术领先优势,位于世界先进水平。在疫苗研发领域,艾博(mRNA)、艾棣维欣(DNA)两款核酸疫苗,获批临床并进入三期试验,并分别拿到疫苗生产许可证。

激发创新原动力

让人才“链”上高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2007年,园区便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计划,历时十六年,聚集了一批生物医药领域的一流团队。

实体瘤的治疗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具备天然的识别、归巢和杀伤肿瘤组织能力,这让其具备极大的临床潜力和商业价值。在园区,刘雅容“掌舵”的沙砾生物就是一家专注于TIL疗法的领军企业,今年4月,其自主研发的GT101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临床试验默示许可,成为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药物。

“园区宜居宜业的环境和对人才的各种支持政策,对海归人才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基于此,沙砾生物在短短两年内就高效完成了核心职能架构的搭建,团队规模接近百人,本科及以上学位的员工占比达92%。”在刘雅容看来,完备的人才链能加速沙砾生物的成长,使她更有信心让优异的细胞治疗产品惠及全球患者。

从招校引研到招才引智,园区始终以开放包容之心招才纳才,所形成的引人聚才的“强磁场”,给各路英才更多爱上这片沃土的理由,让干事业的舞台多姿多彩,使创大业的人才近悦远来。当下的园区,正以人才“引擎”驱动科技创新和产业聚变,吹响新一轮创新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

以高层次人才团队为引领,园区目前已集聚中外院士团队20个、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93位、各级领军人才超1000位,顶尖人才数占全国同类人才的比重达25%以上,各级各类生物医药创新人才的总量已超过5万人。以高水平领军人才项目为龙头,带动独角兽(准)企业61家,累计上市企业23家,40余家企业已进入上市梯队,上市入库培育企业超100家。

涵养创新生态圈

让产业“链”向未来

创新生态越好,越容易萌发创新的种子、催生创新的成果。多年来,园区不断升级“产业生态圈”,叠加资源优势,促进融通创新,成为滋养创新种子的“阳光雨露”。

日前,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公布的“核酸药物技术攻关榜单”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收到了来自全国创新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等机构的169个项目申报,形成带动了一个广泛的“辐射圈”。在多方融合的产业生态加持下,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量级平台,围绕国家生命健康重大战略需求和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布局,推动生物医药基于创新链引领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覆盖基础研究、药物研发、临床试验、规模化生产和上市销售的全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上海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纷纷与园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校地合作,共建科研院所;苏州生物医药产业联盟、园区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会等先后成立……这些创新要素集聚在园区,开动高层次科技创新引擎,共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开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蓝图,园区上下正全力锻造“拆不散、搬不走、压不垮”的“一号产业”,一步一个脚印擘画未来。年内,产业规模突破1350亿元;到2025年,上市企业突破40家,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累计上市新药30个,产业竞争力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球知名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 董捷 苏报通讯员 袁克轩

《苏州日报》2022年07月03日A01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