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探秘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穿越到6500年前的苏州

时间:2022-07-05 10:57|来源:|浏览量:

一穗穗饱满的稻谷孕育了文明富饶的鱼米之乡,一件件精美的玉器雕琢出美轮美奂的苏工苏作,一片片温润的纺织品妆点了苏州这座名副其实的丝绸之府……

草鞋山遗址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江南文化的源头,被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世界稻作文化的原乡”。

今天(6月24日)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现场参观体验,探秘江南史前文明。

草鞋山遗址位于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南岸,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三面环河、一面临湖,自古就是风水宝地。

早在6500年前,草鞋山的先民们依水而生、农耕劳作、建造房屋、纺麻成衣,开启了农耕文明,创造出史前文明的靓丽风景。

带你get草鞋山遗址遗迹

草鞋山遗址经过6次大的发掘,1972-1973年,首次考古发掘就发现了从马家浜文化到崧泽文化再到良渚文化三个叠压的土层,被考古学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的标尺”。

1992-1995年,中日合作开展草鞋山遗址古稻田研究,最早发现有人工灌溉系统的古水稻田遗迹,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证。

截至2021年10月,草鞋山遗址共发现新石器时期墓葬239座,水稻田遗迹115块及多处房址,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考古学家据此判断,草鞋山遗址是太湖流域史前文明的中心聚落。

草鞋山遗址面积达40.2万平方米(相当于56个足球场)。首期建成的遗址公园核心展示区面积约4万平方米,结合了“行走在遗址间”主题展、考古现场展示、古水稻田场景复原、科技考古工作站等方式,与大众一起掀开地表,探秘草鞋山。

“四个最”让草鞋山遗址闻名于世

1、草鞋山遗址是江南地区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文化发展序列保存最完整的遗址,被考古界称为“江南史前文化标尺”。文化层堆积厚达11米,共10个层级,从下往上依次为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文化层连续叠压,被称为江南“三叠层”。

2、首次在史前墓葬中出土玉琮,被称为“中华第一玉琮”。打破了对玉琮年代以及社会等级分化的原有普遍认知。

3、最早发现有人工灌溉系统的古水稻田,是稻作文化起源的最直接例证。

4、最早发现的葛纺织品实物,是先民走向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苏州工业园区持续开展草鞋山遗址保护,大力推动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深入挖掘草鞋山遗址文化内涵,致力于让陈列在草鞋山遗址上的文物活起来。目前,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核心区已经建设完成,面积约4万平方米,集合时空之门、主题展、考古现场展示、考古工作站等功能空间,同时在展厅周围复原古稻田的场景。

可以说,草鞋山遗址是中国稻作文化、居住文化、织造文化、玉文化、墓葬文化等一系列远古文化的发源地,对江南文化的审美观念、审美工艺、审美思想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江南文化”的源头。

草鞋山遗址发掘面积仅占总面积的1%。脚踩的大地之下,还蕴藏着无尽的文化瑰宝,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和探索。

接下来,草鞋山遗址将遵循“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边研究、边宣传”的原则,深入挖掘和研究草鞋山文化内涵,围绕遗址公园建设、考古发掘与研究等重点,讲好草鞋山“江南文化”源头故事,努力把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为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看苏州专稿 记者 范浩江 

《看苏州》2022年6月24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