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6000年前先民是怎样种田的?

时间:2022-06-25 10:30|来源:|浏览量:

6000年前的稻米长啥样?6000年前的先民是怎样种田的?昨天上午,草鞋山考古遗址公园开放内测体验。在雨中,记者沿着公园规划建设的路线,穿越千年,探访史前江南文化,解密遗落在草鞋山的人类文明。

草鞋山遗址位于阳澄湖南岸,面积40.2万平方米。这里三面环河、一面临湖。早在6000多年前,草鞋山的先民们农耕劳作、建造房屋、纺麻缝衣,开启农耕文明,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

首期建成的遗址公园核心展示区面积约4万平方米,结合“行走在遗址间”主题展、考古现场展示、古水稻田场景复原、科技考古工作站等方式,与大众一起掀开地表,探秘草鞋山。

走进遗址公园,在正门不远处,就是模拟先民们建造房屋的“木骨泥墙”工艺制作而成的“时空之门”。透过“时空之门”看过去就是草鞋山,也是1972年至1973年首次发掘现场。

再往前走就是夷陵山。夷陵山在草鞋山东南,也称“唯亭山”,是草鞋山遗址唯一现存的高台。走过夷陵山,映入眼帘的就是展厅。展厅主题为“行走在遗址间”。据介绍,草鞋山遗址经过6次大的发掘。截至去年10月,草鞋山遗址共发现新石器时期墓葬239座、水稻田遗迹115块及多处房址,出土各类文物1200余件。

展厅中展示了草鞋山遗址文化层的模拟装置,文化层堆积厚达11米,共10个层级,分属不同的文化时期,从下往上依次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连续叠压,被称为江南“三叠层”。

环绕着展厅,以考古成果为依据复原了三个时期的古水稻田场景,以人工插秧的方式致敬先民,待到秋收时节,风吹稻浪,由里向外望去,内外呼应,穿越古今。这是最早发现的有人工灌溉系统的古水稻田。值得一提的是,展厅里还展出了最早发现的葛纺织品实物。草鞋山遗址马家浜文化层的第10层,发现了3块炭化纺织物残片。

一直以来,苏州工业园区高度重视遗址保护工作。“行走在遗址间——草鞋山遗址保护主题展”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通过历次考古成果的梳理,旨在向公众呈现草鞋山文化的价值和意义,使其成为宣传和介绍草鞋山文化的窗口、考古界专业交流的空间、普及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地。

未来,园区将继续遵循“边发掘、边保护、边展示、边研究、边宣传”的原则,深入挖掘和研究草鞋山文化内涵,把草鞋山遗址打造成为展示江南史前文化、持续进行考古挖掘、不断增强业界影响力、深受市民喜爱的国家级考古遗址公园。

苏报驻园区记者 肖瑶

《苏州日报》2022年06月25日A04版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