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特写|走近苏州战“疫”中的志愿者

时间:2022-02-22 13:12|来源:|浏览量:

苏州抗疫,昼夜不息。截至2月21日15时,苏州本轮新冠肺炎疫情累计报告确诊病例97例、无症状感染者25例。

苏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顾海东介绍,自疫情发生以来,当地有序组织多轮区域核酸检测、持续排查管控重点人群、查验各条交通通道。除了党员干部外,苏州招募了12万志愿者就近就地参加抗“疫”。

连日来,人民网记者在苏州实地采访发现,这些志愿者当中,有并肩作战的母女,有外地赶来的“中国好人”,也有在苏州工作的外国友人……他们都在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守护着这座江南古城。

跨江而来的“中国好人”王新(右)。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中国好人”跨江而来

“保持一米距离,戴好口罩,准备好苏康码……”2月20日早晨7点多,在苏州市吴江区东太湖生态园核酸检测采样点,一名中年男子正在维持现场秩序。他就是“中国好人”王新,在看到苏州招募志愿者的公告后,他从一江之隔的南通奔赴而来。

王新是南通市海门区的一位汽修老板,每当有交通意外发生,他总是火速驰援,现场施救。20多年来抢救车祸伤员2000余人,救助他人是他的最大心愿。

“这次我特地开了一辆大型面包车,以便在必要时帮助转运医护人员和其他志愿者。”王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疫情不结束我不回家,一定坚守到最后,与苏州人民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汪宏胜是这个核酸检测采样点的志愿者总协调人,他和20多名“战友”每天只睡几个小时。“我每天都被感动着。特别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除了本地居民一呼百应,还有王新这样的先锋模范人物前来支援,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汪宏胜说。

志愿者熊雪花(左)与在采样间忙着录入信息的女儿。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母女齐上阵

20日中午12点多,家住苏州湾景苑的陈宇潼从小区对面的核酸检测采样点走出来。当日早上7点多,她和母亲熊雪花就来到了采样点。母亲在板房外引导市民有序排队,她在板房内协助医护人员录入采样市民身份信息。

陈宇潼是江苏海洋大学的大三学生。虎年春节前两天,她在医院动了一个小手术。本想康复后返校上课,孰料疫情突如其来。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她不能立即返校。“正好利用在家的机会,参与抗疫志愿服务。”陈宇潼说。

据了解,2月14日,当太湖明珠城启动核酸检测时,面对3000人以上的住户规模,现场工作急需人手,这对母女当时就报名上阵。那晚,她们和其他志愿者从晚上7点30分一直工作到深夜。20日这天,因为陈宇潼刚做过小手术,在大家多次劝说下,她才同意回家休息。

在苏州火车站参与志愿服务的热心市民何群飞。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战胜疫情需要每一个平凡小我”

在苏州火车站南广场地下旅客出口处,一名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疏导旅客,同时将出站旅客引导到核酸采样点。

这名志愿者叫何群飞,大年初五开始,她就坚守在车站进行志愿服务。自2月13日疫情发生以来,她更是绷紧了神经,每天一站就是8个多小时。“抗疫来不得丝毫马虎,我既然参与了一线疫情防控,就要认真对待。”在何群飞看来,战胜疫情需要每一个平凡小我的支持与参与。

何群飞是苏州市姑苏区桂花公益坊的一名志愿者。由于工作认真,又有管理经验,她被推选为火车站支援组组长。当志愿者义不容辞,唯独家里6岁的孩子令她心怀愧疚。“孩子一个人在家,我每天早早起来将饭菜做好,到了饭点再打电话提醒他吃饭。担心孩子碰插头不安全,我请邻居帮忙将饭菜热好。”尽管如此,她每次总会提前一个小时赶到服务岗位,从未耽误过志愿工作。

外籍志愿者艾伦(右)。人民网记者王继亮摄

“相信苏州一定能早日渡过难关”

“我可以看一下您的健康码吗?谢谢您的配合!”连日来,在苏州工业园区核酸采样点,一名外籍志愿者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她是美国人艾伦,主要为辖区居民进行志愿服务,包括体温测量、健康码查验等工作。不过,此次担任志愿者,艾伦还有一个随时担任翻译的任务。

原来,苏州有近3万外籍人士,其中有不少在苏州工业园区。作为重点防控区域,难免会出现工作人员与外籍人士语言不通的情况。艾伦介绍,她熟练掌握英、法、德等多国语言,可以协助疫情防控人员与国际友人交流,准确、及时传递疫情防控相关情况。

艾伦说,她与苏州有着不解之缘。早在100年前,她的祖父母曾在苏州定居。此次自己报名成为志愿者,不仅是因为对祖父母的怀念,更是源自对自己所工作生活的苏州的那份特殊情感。外籍志愿者Thang表示,看到所有人在困难时相互支持,齐心协力抗击疫情,相信苏州一定能早日渡过难关。

人民网记者 王继亮

《人民网江苏频道》2022年02月21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