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国产眼科医械如何突围?多方专家共同探讨

时间:2021-10-26 17:12|来源:|浏览量:

多年来,我国眼科器械领域的核心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等中高端医疗器械由于技术壁垒较高,长期被进口产品垄断。如今,国产眼科器械加快创新研发,进口替代开始起步。部分国产厂家正加大科研投入,加速进军中高端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在人工晶状体、角膜接触镜等领域都实现了重大突破。

10月24日,在BioBAY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医疗器械高峰论坛上,高校专家、临床医生、企业创业者齐聚一堂围绕眼科诊疗创新进行探讨。

主题报告

报告主题:眼科诊疗技术的临床最新进展

陈有信: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教授、主任

在检查设备方面,眼科的检查设备非常多,临床治疗上也对这些检查设备非常依赖,比如OCT是眼科医生的新一项革命,每秒扫描可达几万次甚至几十万次,现在已经到了40万次每秒的扫描速度。随着这些技术不断发展,临床医生可在几分钟内完成一台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在治疗方面,目前有许多新药正处于临床研发阶段,多焦点人工晶片、视网膜假体等产品为眼科疾病患者带来了希望。同时,AI赋能远程的眼科治疗正在给偏远地区的患者带来更好地诊疗体验。今后,希望大家能够携起手来开发出更多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为健康中国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报告主题:眼科影像新技术展望与探讨

李超宏:温州医科大学/东南大学特聘教授

在眼科影像、光学影像领域,目前我国和欧美国家间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过未来10年世界上最好的眼科影像公司将会在中国出现。单纯从技术方面来说,工程师打造出的产品都很不错,但是仅仅有技术是不够的,长远来看还涉及到产业链、原材料、上下游整合等。技术+量产+品牌,应该是企业应该去努力的方向。未来,影响我国眼科市场发展的首先是内耗,其次是内卷、外延。未来10年以内,相信中国将贡献占比约全球25%的高端医疗设备,我们有实力去实现这一点。

报告主题:眼科医疗器械市场变迁和国产化之路

王成:苏州高视高清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眼科领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市场,以近视患者为例,不仅中国有近半的近视患者,全球近视率也几乎达到了50%。从营销方面来说,国产厂家带来的大部分器械产品价格较低,有的产品甚至价格仅为进口的1/2甚至1/4,因此营收很难提上去。在市场服务方面,本土品牌与国际大品牌间具有较大差距。本土企业在选择赛道时,还是应该更多地去了解大的赛道,小的赛道很难实现营收增长。当然在面临具体赛道的选择时,企业还是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而在进入大的赛道后,企业实际上应该已经具备了系统的5项专业能力——研发能力、质量管理能力、人力资源调整能力,运营能力以及策略能力。

报告主题:本土眼科技术frombenchtomarket之路

潘文科:爱尔眼科创新投资负责人

在眼科领域,我国产业发展时间非常短,国内最早一批企业几乎在21世纪初才成立,成长时间近20年,而国际知名眼科巨头都已经经历了百年的沉淀。目前,我国产学研体系尚不完善,初创团队很难找到专家做临床实践。眼科高端产品的研发整体周期非常长,尤其是三类器械产品研发和生产难度非常大。实际上,高校和科研院所、临床机构可以共同做一些前沿技术研究,这样既满足双方科研上面的需求,同时临床机构可以更直接给到科研院所很多临床上的新发现。

报告主题:眼科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挑战

汪枫桦:朗信启昇(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CEO

基因治疗是过去2年国内的投资热点,整个眼科基因治疗领域在拓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局面。眼科领域的基因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各种各样的罕见病,我们对它们的认知非常欠缺,另外,现在基因治疗的技术并不是十分完善,可能会带来一些潜在问题。当我们解决了技术问题以后,相信基因治疗作为一个全新的治疗手段,会进入到更广的领域。今后,希望有机会能够通过基因治疗和在座的同行们一起合作,真正使它拓展到更大的领域,真正帮助到更多患者。

报告主题:视网膜疾病生物疗法研究进展

张金忠:典晶生物医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

全球来说,眼科绝对是投资人看好的领域,发病率非常高。在国际市场上已经上市的产品中,主要集中在欧美企业,几乎没有中国企业。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好几款眼科药物,为什么还要研发新药呢?因为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大约有30%-40%的人群对药物不敏感。很多企业对双靶点药物非常感兴趣,两个靶点装一个分子里面,这样做不容易,需要把成分浓度提高,但是这类药毋庸置疑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希望。

圆桌讨论

观点集锦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创新是另外一种含义,引进一个不那么成熟的产品,利用我们的市场、团队、人员管理把它做的更好,再结合市场的特点快速改进。例如OK镜领域,国外的儿童可能并没有太多高度近视的情况,但是在中国非常普遍,因此如果企业可以快速地为市场引入产品,将引进的产品快速国产化,这也是一种很好的创新。

在药物研发的阶段,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阶段可能有所侧重。比如本土企业在I期、II期的研发阶段做的比较好,III期及以后的研究则发力不足。从投资角度来说,投资人若能重点投资一些企业后期研发阶段可能会更合适一些,有效地阻止过分扎堆的现象出现。

接下来3-5年内,中国眼科市场还可以挖掘的领域,耗材方面可能要属人工晶体,企业可以研发更适合中国人群的产品;设备方面,视光领域值得进一步投入,目前我国80%-90%的视光产品来自国外,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算法不行、软件做出来以后客户不接受,这方面本土企业可以进一步摸索,提升我们的算法和软件。

*内容以现场为准,观点未经所有报告专家审核,仅供行业参考交流!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