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双一流、新中心”苏州工业园区发展绘就新蓝图

时间:2021-10-18 10:00|来源:|浏览量:

“金鸡湖畔谈经济、独墅湖畔好读书、阳澄湖畔宜养生”。苏州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启航27年来,苏州工业园区已由一片苏州城东的低洼水荡,快速成长为一座国际化、现代化、引领性的新城。近日,记者与上海众媒体记者一起走进苏州工业园区,了解这座新城的发展蓝图、光荣与梦想。

“双一流、新中心”发展新定位引领新梦想

在今年召开的苏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苏州工业园区被赋予了新定位:“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一流自贸试验区,成为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这“双一流、新中心”的发展定位成为园区人今后的发展动力和目标。

而当下的苏州工业园区,已进入“经开区+高新区+自贸区”三区叠加的新发展阶段,正在全力发展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并从始至今践行着“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成为苏州主城东部的新城区。

新定位下如何再发展?在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心中,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创新,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打造开放合作的科技创新高地、自主可控的产业创新高地、接轨国际的制度创新高地;加快建设一流自贸试验区,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开放,对标国际最高水平经贸规则,建设制度创新最活跃、开放底色最鲜明、产业优势最突出、创新动能最强劲、营商环境最优越的自贸试验区。”

而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城市,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完善科创策源、现代服务、品质消费、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做强中心硬核,使产业更有“厚度”、民生更有“温度”、城市更有“品位”、生活更有“品质”。

三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幅

2020年,苏州工业园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07亿元,在国家经开区综合考评中实现“五连冠”,国家高新区排名中跃居第四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过5000亿元。

这背后,离不开产业发展的“硬核”支撑。2020年,园区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保持年均20%以上增幅,实现总产值达2494亿元,增长22.9%。

尤其是生物医药,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一号产业”,目前已集聚企业1800多家,产值突破千亿。同时,创新型龙头企业数量、创新型人才规模、获批生物创新药临床批件数量、生物大分子药物总产能、企业融资总额五项指标均占全国20%以上,产业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

还有,以第三代半导体为代表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加速发展,中国半导体MEMS十强企业中,有一半在苏州工业园区,园区也跃居“2020传感器十大园区”第一名。

苏州工业园区的纳米新材料集群,入选了首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被誉为全球八大微纳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区域之一。

优化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提供强支撑

强产业铸就的背后,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保障和支撑。2015年,苏州工业园区成为全国首批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地区,并成立了江苏省内首家国家级开发区行政审批局。

通过持续落实优化营商环境1+N、一件事、证照分离等举措,苏州工业园区加速探索人工智能审批、互联网+监管等模式,剑指“1220”目标(企业1个工作日内完成企业开办,2个工作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20个工作日内取得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证),审批效率达到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指标排名前列水平,创造了行政审批的“园区速度”。

专业司法力量加持一流营商环境,2020年11月,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在苏州工业园区揭牌启动,这是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在地方法院设立的首个国际商事法庭,将集中管辖苏州全市范围内的涉外商事案件。

作为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专门审判机构,苏州国际商事法庭具体管辖苏州市辖区内诉讼标的额不满人民币50亿元的第一审涉外民商事案件,当事人不服苏州工业园区人民法院作出的涉外民商事案件判决、裁定提起上诉的案件,由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其他具有涉外因素或与开放型经济相关的案件等。

据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设立后,将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准的司法服务,为中外市场主体提供及时有效的司法救济。

改革创新打造制度型开放高地

作为一个高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自带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基因。尤其是苏州自贸片区挂牌设立两年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已经累计形成“海管家”“电子劳动合同”“苏州国际商事法庭”等100余项首创案例,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5项在江苏全省示范推广,47项在19个联动创新区进行了推广。

记者在苏州海管家物流科技有限公司看到,该公司打造出领先的国际物流SAAS云协作服务平台,融合运用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研发完成物流领域多个变革性产品,为港口、船公司、货代企业、船代企业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和数据对接服务,在无纸化码头系统领域有丰富的项目经验。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称,以前货物出口,需要通过货代、订舱代理、船代公司、海关等多重环节,层层手工传递信息,效率低、成本高。而依托海管家的系统,舱单发送成本从传统的10-30美元/票降低到3-7美元/票,时效从1天压缩到几分钟,准确率达99%以上。系统每月处理单量达到十万票,为企业节省了数百万美元单证费用。

作为一种新型融资模式,知识产权证券化,则满足了园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成本高的痛点。据了解,苏州工业园区第一期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底层资产,已经为苏州片区内8家生物医药企业的67项知识产权授权了专利。

数据显示,2020年,苏州自贸片区以占全国自贸区2.78%的面积,贡献了全国自贸区约4%的实际利用外资、10%的进出口总额。2021年上半年,新增备案境外投资机构、投资额等指标,占江苏自贸区的80%以上。

不仅如此,苏州工业园区的产业崛起和创新实践,也在“多点开花”。自2006年起,苏宿工业园区、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一个个以园区为模板的项目先后投入建设。

苏州人引以为傲的“园区经验”成功走出苏州,走向全国,走向海外,成为苏州奉献给全国的发展智慧。

作者 王永娟

《东方网》2021年10月18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