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让变化发生:奇迹是表象,蝶变是必然

时间:2021-10-20 14:36|来源:|浏览量:

在古长江下游三角洲,太湖曾是个吞吐潮汐的海湾,后来由于陆地生长,由海变湖。海陆演变,沧海桑田,无以数计的大小水面,在这块土地上形成,大者名湖、小者成沼、浅者为荡,它们之间形成纵横密布的河道沟渠。其中一个方圆达18万亩的大湖,被称为阳澄湖,岸线蜿蜒曲折,富有诗意。

湖与海的交汇,带来了阳澄湖大闸蟹这样的人间至味。阳澄湖是来自太湖的遗产,大闸蟹是来自阳澄湖的馈赠。

在彻底改由人工养殖之前,大闸蟹先是在淡水的河湖里成长觅食,生育季节则洄游至入海口的咸水中产卵。此时,在洄游路上设蟹簖拦截,大闸蟹们就乖乖到网笼里来了。簖还有个别名叫“沪”,后来成了上海的简称,倒是有史可查的。“沪”与“苏”的因缘,原来古已有之!

每到金秋时节,大批“沪”人便溯流而上,蜂拥而至阳澄湖畔,既享拆蟹之食趣,又赏风景之绝美,趁余兴未了,更一脚油门便来到了近在咫尺的金鸡湖畔,湖东漫步天幕,湖西打卡“秋裤”,更于繁华都市之中找寻江南文化之雅韵,著名的苏州“鸟巢”科技文化中心,欣赏一场苏州交响乐团或苏州芭蕾舞团的演出。

如今上海与苏州的关系,用“一衣带水”也不足以描述了,而是呈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合体”局面了,人们形容说,上海多了个金鸡湖,苏州也有了陆家嘴。

这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带来的变化,也是沪苏同城化带来的变化。上海和苏州人民,享受着社会“迭代”式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日,来自新加坡、上海等主流媒体,走入阳澄湖畔“奇迹”之地,进行了深度的考察。时值金秋,海清河晏,良辰清风,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使我们此行,拥有了“江南”的味道。

“一图绘到底”的痛快淋漓

苏州工业园区三大湖(其中阳澄湖不是全部属于工业园区,相城区、昆山市、常熟市亦各占其一部分),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由北向南分布于这片土地上,自其形成以来,亘古未变。

变的是它们之间的这片土地。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具有标志意义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7年来,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从未停过。“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在苏州工业园区展示中心,我们看到一幅27年前的“开发前手绘规划图”,图中描绘了湖东的会展和高端商务,湖西的超高层地标建筑和繁华商业,湖中心绿意盎然的绝美小岛,一条大道贯通东西,其结构布局和和现在建成的苏州工业园区实景图相比,规划图和实景图的相似度高达90%。

事实上也是,苏州工业园区自设立以来,就是秉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长远考虑、系统规划、分步实施、绝不偏离,在既定的结构布局之下做填空题,一点一点完成规划的目标,并不断地迭代、细化完善。同时,按照“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思路,适度超前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比如大规模集中建设“九通一平”,即对园区的市政道路、供电线路架、供水管网、燃气管网、供热管网、排水管网、排污管网、电信管网、有线电视光缆铺设同步建设,而不是只顾眼前,建到哪儿算哪儿,后续再缝缝补补。这一思路,完全摒弃了往往遭人诟病的“边开发边规划”、“先开发后补规划”的做法。

“一张蓝图绘到底”,说到做到,想到做到。

经过27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成为全国开放程度极高、发展质效极好、创新活力极强、营商环境极优的区域之一,被誉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国际合作的成功典范。

2020年实现GDP2907亿元,创造了72项国家及省市“第一、唯一”的成绩和荣誉,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基本框架初步构建。

园区还展现出了在江南文化品牌建设中的园区担当。园区党工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朱江表示,园区的“江南”,是有国际特色、时代特征和园区风格的江南,是新时代的江南。如前文所提及,拥有自己的交响乐团和芭蕾舞团,在全国地级市中独一份。正是有了苏州工业园区这座现代化新城的崛起,千年苏州,摆脱了单一的古城形象,成功塑造了古今交融的“双面绣”风格:一面是精致秀美、粉墙黛瓦、深厚积淀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而另一面,则是繁华时尚、多元融合的现代都市。

“奇迹”背后的全力以赴

世间万事,唯有亲见才知,所谓的奇迹,无外乎都是人的努力。园区的成功,是三十年的专业专注,是三十年的全力以赴。园区人的严谨作风,务实态度,职业情怀,是二天园区之行给我们触动最深的地方。

全国地级市首个国际商事法庭;首家自贸区进出口公平贸易工作站;“海管家”“电子劳动合同”等100余项首创案例,5项在全国复制推广,25项在全省示范推广,47项在19个联动创新区推广。

这些首创、“奇迹”,莫不是园区人积极探索创新、全力以赴做出来的。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指出,“园区经验”是苏州“三大法宝”之一,其精神特质就是“勇于创新、敢为人先”。他表示,苏州工业园区既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见证者,更是实践者、开拓者,设立以来一直担负着改革创新“试验田”的重要使命,苏州自贸片区挂牌两年来,自觉践行“探路、引领、突围”的使命,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致力把自贸试验区的“含金量”转变为发展的“高质量”,将改革“试验田”种成发展“高产田”。

面向未来的踌躇满志

事实上,“全国首个”、“全省首个”等头衔,对于苏州工业园区来说并不新鲜。毕竟,苏州工业园区可谓一出生就自带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基因。

在创新的驱动下,变化是永恒,蝶变是必然。

面向未来的苏州工业园区,踌躇满志。

苏州市上月底刚召开的第十三次党代会,对下辖10个县级市(区)提出了新的定位,其中,赋予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一流自贸试验区,成为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的定位和愿景目标,简称为“双一流、新中心”。

“加快建设面向未来的苏州城市新中心,就是要进一步聚焦城市,主动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沪苏同城化,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完善科创策源、现代服务、品质消费、文化交流等核心功能,做强中心硬核,使产业更有‘厚度’、民生更有‘温度’、城市更有‘品位’、生活更有‘品质’。”沈觅说。

作者 朱桂根 冯丹霞 邱如明

《新民晚报》2021年10月20日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