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关闭页面][字号:]

奏响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园区最强音”

时间:2020-08-05 09:36|来源:|浏览量:

  近期,各地陆续公布经济发展“半年报”。苏州稳步复苏之中,来自苏州工业园区的经济数据引人注目:1至6月,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0.51亿元,同比增长2.1%;进出口总额3052.45亿元,增长4.5%;注册外资20.7亿美元,到账外资12.8亿美元,分别增长149%、196%。25项指标登上上半年全市高质量发展龙虎榜,其中10项指标位列第一,上榜指标数和第一指标数均居全市榜首。
  回首2020上半年,中美经贸摩擦之危、疫情冲击之危、产业结构之危、产业链安全之危、消费滑坡之危,让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行至半山不停步,船到中流当奋楫。昨天,苏州工业园区2020年半年度党工委(扩大)会议举行,发起了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的总动员。面对2020的“下半场”,园区将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聚焦项目建设“一号任务”、科技创新“一号动能”、自贸区建设“一号工程”,以更加积极的“保”来促进“稳”,以更为坚实的“稳”来助推“进”,以更高质量的“进”来应对“变”,奏响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园区最强音”。
  开放赋能按下“快进键” 
  苏州自贸片区制度创新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

  给药装置能够极大改善DNA质粒进入细胞的效率,进而提升抗原蛋白的表达效率,在新药研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药企常常面临因研发所需的给药装置在国内未注册无法进口,不得不另想他法,从而延长研发周期。这一切,随着江苏自贸区苏州片区“实施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办法的实施有了改变。
  7月中旬,园区生物医药企业艾棣维欣(苏州)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与美国Inovio制药联合开发的新冠病毒DNA疫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临床试验。作为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新冠病毒DNA疫苗和全球首个在中美同时开展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这款疫苗能快速推进,离不开新政的助力。
  据悉,在研发过程中,企业需要的一款给药装置要从国外进口,但该装置在国内没有注册,无法引进。对此,园区按照苏州自贸片区创新政策“进口研发(测试)用未注册医疗器械分级管理”的相关要求,迅速为企业解决了问题。
  开放再出发,让开放为一切赋能,是园区时刻落在实处的实践。今年以来,围绕苏州自贸片区建设“一号工程”,园区以更大程度地开放赢得了新空间。目前,苏州自贸片区年度80项创新任务、182个具体项目稳步实施,累计已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2项,其中省级以上“首创率”达60%;关助融、空运直通港、中欧卡航、产业用地分段弹性年期(10+N)挂牌出让等7项经验在全省复制推广。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物流和供应链不畅,园区主动开出国际货运包机、自贸专列,多措并举疏通产业链、稳定供应链。
  开放的心态,让园区的营商环境向着世界一流大步前行。用好开放创新合作热力图、产业链全球合作对接图,出台建设生物医药产业标杆园区、促进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等政策意见……一批批政策的出台、落实,园区以“舒心”的营商环境换取企业扎根的“真心”。今年上半年,新增外资项目117个,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占比约75%,新增金融机构39家。43家企业海外投资48个项目,境外协议投资额3.11亿美元。
  创新攻坚再攀“新高度”
  全市超六成“独角兽”企业集聚于此
  “独角兽”企业被视为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风向标。6月18日,苏州召开“独角兽”企业发展大会,现场发布了新一批46家“独角兽”培育企业名单。在这份名单上,来自园区的28家企业榜上有名,占全市比重超60%。也让人窥见了以“独角兽”企业为代表的科创力量,正成为园区转段高质量的“领头羊”。
  项目为王、企业为上。上半年,园区在项目引进、企业培育方面交出了一份不俗的“成绩单”。凭借在北京、深圳设立金鸡湖创新合作中心,将招商窗口前移等举措,新引进科技项目502个,预计可集聚科技人才1万人,带动全社会科技有效投入150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2315家,较去年总数增加1000家,居全市第一;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3家,15家企业入选首批苏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企业,占全市53.6%;10家企业入选省级软件企业技术中心,占全省三分之一;7家企业入选全市首批生物医药产业潜力地标企业培育名单,居全市首位。
  为企业铺设纵横驰骋的“黄金跑道”,园区坚持以服务为本——先后出台“人才新政30条”、生物医药产业专项人才政策、金鸡湖卫生人才计划等政策,让人才创新创业全生命周期无后顾之忧。新实施的金鸡湖合伙人计划,开启了全球寻找事业伙伴的新征程;长三角地区首个高层次人才智力共享平台,今后将最大限度发挥人才价值,形成兼具行业深度和创新活力的“智力共享生态圈”。种种举措,让这里成为高端人才竞相落户的首选地——今年前6个月,辖区新增首批苏州市顶尖人才2人、占全市三分之二,姑苏重大创新团队3支、占全市100%,姑苏领军创业人才39人、占全市三分之一,新增金鸡湖科技领军人才127人。
  人才带来了创新创业的活力,增加了产业发展的动力,更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含新量”。上半年,园区企业研发投入提前完成全年攻坚目标,增长29%;企业研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落地企业数居全市第一,加计扣除额占全市31%;高新技术企业减免所得税额占全市21%。新增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专利授权、PCT国际专利申请均列全市第一,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67.42件,发行了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质押创新创业债券。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三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1150亿元,增长20%。
  改革发展勇闯“无人区”
  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丰富“园区经验”

  开发建设26年,园区争第一、创唯一,画出了一条昂扬漂亮的发展“曲线”,飘扬起了一面改革发展的鲜亮“旗帜”。立足当前,园区对自身有着颇为清醒的认识。
  “园区的发展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下一步,我们要统筹处理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关系,闯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市委常委、园区党工委书记吴庆文说,再立改革志、勇闯“无人区”,园区以改革释放活力,这是“法宝”,也是“底气”。
  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即基层“三整合”改革,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有效途径。作为苏州市基层“三整合”改革唯一的试点街道,唯亭街道通过建设“智慧唯亭”一体化平台,巧用“大数据”赋能、善用“网格化”助力、勤用“铁脚板”丈量实现了社会治理多网融合、一网治理,做到了事前靠前服务、事中周到服务、事后跟踪服务,形成了基层“三整合”改革的“唯亭经验”。
  目前,唯亭街道逐步实现审批服务“应统尽统”、服务延伸“应下尽下”、行政执法“应联尽联”、治理功能“应合尽合”和数据信息“应通尽通”。7月底,苏州市委编办委托第三方团队赴唯亭街道开展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改革市级试点评估,对唯亭街道“三整合”改革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三整合”改革,是园区向改革要活力的生动缩影。当前,“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和自贸区建设等战略优势叠加,给园区带来了全新机遇,也让辖区掀起了一轮刀刃向内、自我加压的改革:面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创新行动部署,园区挑战极限、突出问题导向,推出了“营商环境新30条”,做到园区事权范围内的指标均优于市行动方案要求;面对江苏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试点任务,园区全速推进46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面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精确决策的需求,建设园区“经济大脑”,完成政企互动6项业务,实现部门协同8项功能,连接10个经济相关信息系统,归集1010个字段的经济大数据……
  面向未来,一份《苏州工业园区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为辖区的发展给出了“时间表”和“施工图”。今年全年,园区力争生物医药和纳米技术应用两大产业产值双超10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产值超400亿元;确保全年新增科技项目1000个,新引进高层次人才超5000人,全年形成不少于60个高质量制度创新案例成果。

分享到:
打印此页|关闭窗口